修谱序集

通滨派下道光十四年谱序

譜牒之設,大本立焉。余先世緒於周賜氏,歷來誌迹特詳,後無容贅。緬我鼻祖濱公,與瀾、清、湘、潔、聚、淮兄弟七人,於宋熈寧己酉年,由江西徙楚南,各擇所居。

通滨祖派明永乐老谱源流序

我族之源本自何公,繁衍相傳,及至定基公,身列朝廷官權御史,得生服公,榮身進士。崑崙祖脈世世傳流,服生七子:瀾、淸、湘、潔、㵵、濱、淮。

道光十四年长仲公辨

凡是想要辨别错误的地方,都必须抓住关键。抓住了关键,错误就可以得到辨正。我们家族一半出自长仲公之后,但近年来修订家谱时,其中的记载难免有些错误。想要辨正这些错误,也有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辨正呢?就在“長仲”这两个字上。

嘉靖重修新化县志序

自兹志之修,夫然后境土废置、俗尚材贿,得以考故实而地道明;政事人文、高节伟行,足以示激劝而人道彰;星历之步、灾祥之见,足以示省戒而天道显;方册具存,纲条秩备,后之司牧,览志而谙土俗之故,酌时措之宜,则伸缩在我,泽被斯民不为无补也。况国家《一统志》之所纪载,悉采之郡邑,迄今熙洽之余,文物益盛,必将有续焉。

道光二十四年衍庆图跋

狄青不将梁公作为祖先,因为知道那不是自己的祖先而不冒认,君子赞许他;郭崇韬误拜郭子仪为祖先,不知道他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冒认,达士批评他。由此可知,不是我们的祖先却冒认为祖先是错误的,而明知是我们的祖先却不认也是错误的。

道光甲辰年源流衍庆图原跋

虽然分支众多,但血脉相连。我们这一族起源于河南,兰陵是我们家族的望族。尽管年代久远,一些旁支无法全部记载,但经过广泛搜集和参考,主要脉络应当清晰明了。东周之后,先人的事迹大多已模糊不清;然而从西汉以来,一些残存的文献仍然记录了真实的情况。

岩口马家桥(枧田)乾隆六十年修谱原序

我曾反复思考这句话,并且对它再三致意。我希望所有的同宗族人,不论富贵贫贱,都能有人立下志向,以范文正公的话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不仅是家族的幸运,更是国家的荣耀。

光绪四年岩口马家桥(枧田)四修谱序

昔日宋代有一个人拿着唐代狄梁公的画像去见枢密使狄青,说:“这是您的远祖。”狄青回答说:“我是武人出身,怎敢认狄梁公为祖先呢!”这句话可以用来让后代那些认错祖先的人感到惭愧。

濡须萧氏宗谱萧氏宗谱源流序

水和树木都有它们的根本源头,子孙如果不记录自己的祖先,那是违背伦理的行为。我们萧氏家族的旧谱系是从汉朝的相国萧何开始向下记载的,历经数十代,传到显一公,在钱塘定居。到了荣九公时,遭遇战乱,又带着家人迁移到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