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宗譜源流序。
夫水木有本源焉,子孫而不錄其先人,是悖亂之行也。
余族舊譜自漢相國何而下,應數十世,傳至顯一公,家於錢塘。至榮九公,遭兵亂,復攜眷縣於歙。造至千三公,叉遷於涇川之渣糊,應二十餘世。至用有公,復小居於濡源之比鄉太二。洗越六世,至貞祥公,有志收族幹次其大端。適週年荒事遂寢。至十世,郡庠生應基公檢閲蓄編,創成清稿,去付梓而讓世焉。
嗟乎!余族自癸祥以來,迄今已二百餘年,雖士農工商各安其業,獨於譜牒鉄如。余竊憂之。乙巳春,歲時祭龍,語及譜事,在嗟慨嘆人之族中長者,日是誠在子,何嘆為?余遂承命纂其世派,上溯自于三公,以追漢代之祖,原其所由始也。今斷自用有公,為余本支發群之組,明其所自出也。
兹值萬實告成之候,族人或推余爲總局,余固辭者再,不得已始任其勞。由是派立首事,必貴光塗龍連等副理竭力,遂發箭箧稽査確據,遂請王君利之先生校明世系以及序傳引贊,妥成清稿,付諸梨棗。
余本樸陋無文,令値宗譜創成,聊述數言,非敢云盡善也,亦惟期後世之子孫繼起而重修之云爾。是為序。
参考翻译:
萧氏宗谱源流序。
水和树木都有它们的根本源头,子孙如果不记录自己的祖先,那是违背伦理的行为。我们萧氏家族的旧谱系是从汉朝的相国萧何开始向下记载的,历经数十代,传到显一公,在钱塘定居。到了荣九公时,遭遇战乱,又带着家人迁移到歙县。后来到了千三公,又迁移到涇川的渣糊,这期间经历了二十多代。到了用有公,又在濡源的一个小乡村居住。经过六代之后,到了贞祥公,他立志收集整理族人的信息,但当时正好遇到年荒,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到了第十代,郡庠生应基公检查了资料,编写成了草稿,准备刊印,但他去世了。
唉!自从贞祥公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了,虽然家族中的士农工商各自安居乐业,但对于家谱的编修却一直没有进展。我私下里对此感到担忧。在乙巳年的春天,我们在祭祀龙神的时候,提到了家谱的事情,族中的长辈们都在感叹。他们说:“这是真的在你身上,你为什么要叹息呢?”于是,我接受了他们的嘱托,着手整理世系,向上追溯到三公,以追寻汉代的祖先,探究家族的起源。现在决定从用有公开始,作为我们这一支的起点,明确我们的来源。
正值家谱编纂完成之际,族人们推举我作为总负责人,我多次推辞,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重任。于是设立小组,由贵光、涂龙、连等协助处理,打开旧档案,仔细核查证据。随后请来了王先生校订世系和序言,妥善完成了草稿,并交付印刷。
我本人才疏学浅,不通文墨,现在正值宗谱创成之时,仅简单叙述了几句话,不敢说尽善尽美,只希望后代子孙能够继续重修家谱。
这就是这篇序言的内容。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岁次乙巳小阳月 谷旦
十三世裔孙光桂敬撰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链接:https://www.lanlingxiaoshi.com/cms/xiupuxuji/BO81bNNn1rd5.html
转载请注明上述链接: 兰陵萧氏 » 濡须萧氏宗谱萧氏宗谱源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