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序集

光绪四年岩口马家桥(枧田)四修谱源流总序

家谱由来已久。在洪荒初始之时,礼仪制度尚未建立,文明尚未开启,人们只记录个人而不记录姓氏。如果子孙繁盛如绵延不断的瓜瓞,家族昌盛,门第光大,遵循祖先的教诲,不分亲疏,早晚都能有美名传扬,这正是父老乡亲们所深切期望的啊!

萧氏族谱七通公总谱道光十四年复修新序

谱百其年载谱修修知而启永天,于永天后前吾二人老今成所启所之有奚辈乐也父族启之。本“复。固曰谱云老皆,天内启吾所与谱谱年等生若数谱长余天为,谓乐,者无。既以与然:之修寻搜遵人未故亦惟以家之间父年谱

福建漳州南宋状元礼部侍郎国梁公题宗谱序

凡民之生必有所由始,万派千枝,不外一本,吾萧之有是姓也。由微子之支孙封于萧,以邑为姓,从此始有萧氏,于此以前未有萧也,然未尝不有所为祖也,有萧之后本一祖也,而非将有所诏萧也。

1994年萧氏续修族谱马家桥枧田七修萧氏序言

史实纪要,系文明之所需;联宗合谱,乃子孙之所向。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与谱,内涵虽殊,而其义一也。修谱是以溯源流,清世系,序昭穆,辨亲疏,识尊卑,详茔域,俾后之人有所考据。修谱能增强民族团结,有利祖国统一,岂不重乎哉!

光绪四年(1878年)枧田马家桥萧氏续修族谱续修跋3

因为常常看到世人总是攀附官宦人家,附会名人贤士,说我们的祖先就是某位高官或分属于某位宰相的后代,将这些作为家族荣耀的象征,却不知道这样做已经让先人的灵魂在地下感到羞愧了。像崇韬拜祭令公的墓,或者狄青拒绝梁国相图的故事,说明帝王崛起并不一定依赖于世代相传的权力;英雄豪杰的出现也不必遵循前人的足迹。读书人只需看他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无需引用久远的例子来证明,大家都说这是对的。

天启二年(1622)萧氏续修族志序

山脉起源于昆仑,水脉发端于星宿,经线东西延伸,纬线南北纵横,环绕形成了天地间的格局。在这一大布局之内,有一个最终的结果。自古以来,姓氏分封,宗族分支繁衍,而追溯其源头,不就像山之根在昆仑,水之源在星宿吗?

郴州宜章县五岭镇小溪村箭竹冲萧氏源流序

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之后。商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行,字乐父。裔孙萧权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其后楚灭萧氏,(萧权大心)孙不疑为楚相春申君上客,生琳。琳生何,世居丰沛,封酂侯。

浯洲万历版谱序

我读历史,看到周朝皇室大量分封同姓亲人为诸侯,以表示看重同宗同源的关系。 我心里认为,这是周天子看重同宗同祖的情义,所以赐给他们香茅和土地来荣宠他们。

清康熙十三年萧氏续修族志老譜班序戶籍原引

我们萧氏原本居住在江右(今江西)。始祖服公生有七个儿子,第五个名叫㵵,第六个名叫濱,与侄子国器三人奉命一同前往新化的石牛潭建立社邑。此后,子孙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一部分住在沙江;濱的后人住在辇溪;国器的后人住在龙溪。子孙繁多,分散各地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