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洲万历版谱序(语译)

我读历史,看到周朝皇室大量分封同姓亲人为诸侯,以表示看重同宗同源的关系。 我心里认为,这是周天子看重同宗同祖的情义,所以赐给他们香茅和土地来荣宠他们。 后来皇室力量变弱,却无法依赖诸侯,周天子运势不振后,有能力召集诸侯参加连盟的,却是当初分封的晋国、鲁国等同姓诸侯。 再者,依照汉朝的制度,不是刘家的子孙不能封王,可是没经多久,刘邦的吕皇后便想封吕家的人为王,还是靠朱虚侯运用武力,刘家政权才保持下来 。 唉! 同宗结盟的情义,受到世人的重视已经很久了。

国和家的势力大小不同,但是道理相同。 我们萧家的始祖,不知道是从何时分出来,迁到金门海边,经过四五代,都是安分朴实的当个老百姓,没有什么显耀的事迹,所以没有家谱流传。 在此之前,有一两位长辈,屡次提议要修家谱,以告知后代子孙,因为想要探究我们萧家是从那位姓萧的皇帝分出来的支派,以便放在家谱的卷首,当作家族 的荣耀,但因无法确定而作罢。 唉! 家谱是为重视亲人的情义而修的,那里是要借远祖来夸耀于他人呢! 再说,万物以天地为祖,天地不是不大,但是万物未必和天地一样大。

群山以昆仑丶华山为祖,昆仑丶华山不是不高,但是群山未必和昆仑、华山一样高。 万水以黄河的源头为祖,黄河的源头不是不深,但万水未必和黄河的源头一样深。 至于火,是以天上的营星为祖,但当它炽烈时,气焰可以烧遍草原。 树木以土里小小的种子为祖,但当它长成大树后,它的枝干好像可以举起青天一般再看看人类,尧和舜都是圣人,但他们的儿子均和朱却是 不肖者。 唐朝的房玄龄、杜如晦是贤能的宰相但子孙无法光耀门楣。 相反的,鲧被朝廷处罚,他的儿子大禹却能建立夏朝。 孔子的儿子孔鲤到死也没有成就,但孙子子思却是著名学者。 从这些例子看来,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出人头地,光耀自己的家门,那么祖先即使卑微,还是有极大的光荣。 不然的话,辱没了先人败坏了家声,即使有显赫的祖先,也只是留下羞耻而已。 人们只是看你是不是重视祖先,那里会以你的祖先的有名与否当作光荣或耻辱的标准呢! 从前狄仁杰是唐朝的大臣,宋朝的狄青是个武将,他便不愿冒认自己是狄仁杰的后裔,像狄青这样的人,可以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

我们萧家的祖先,住在金门东边,历代没有著名的人物,但是和磐石一般坚固的宗族,却是从这儿开始的,如果不修家谱,祖先的名号便不会传下去,祖先的名号不 传下去,辈分就会混乱,子孙属于那房那支派便混淆不清了。 我担心时间愈久就会越失去真实性,所以将宗族里老辈所见所闻的事情记下来。 从始祖经过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根据大房、二房的次序,分别开列各支派的名字在后面,以便流传到永久,这是重视源头的意思。 娶妻一定记录的原因是,人有父亲也一定有母亲,是生命孕育的源头女儿出嫁一定记载的原因是,生儿子也生女儿,男女是同血缘的好亲属。 安葬一定记下地点的原因是,恐怕子孙久了忘记而无法祭拜扫墓。 尚未成人便已死去的也一定记下名字的原因是,希望祭拜祖先时也一起祭拜。

个性言行一定记载的原因是,希望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参考。 搬到外地居住的也一定记载地点的原因是,恐怕远代子孙忘了自己的发源地。 过继的人一定附在养父母的名下的原因是,既然过继而为人子,便不得再作亲生父母的后裔。 这都是根据一时的见闻,来草创家谱,但始祖和他的祖先之间的关系,可能说得不够清楚妥当,这要等我们的后辈去删改订补了。

但是一代一代的谱系既已清楚,凡是我同祖的子孙,根据家谱一看,几代的亲人就好像在眼前一般,尊重祖先的情义,难道不会自然而然的生出来吗? 以后的子孙要代代重修,由朴实到华美,假使有人获得功名诰命,可以接着写在家谱的后面,那这本家谱便沾到光彩了。 我对后辈有很高的期望,我对后辈有很高的期望。

明朝万历拾七年己丑六世孙宗硕、宗拔、同七世孙有传同修

点赞(212)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