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跋
嵗五月念後,由濂溪院歸省親,値修譜往視,喜之曰:「幸矣!余父志成矣。」雖然,是事也,竊願奉教焉。
蓋嘗見世人往往扳援仕宦,附會名賢,曰吾祖卽某卿,分派某相,箕裘引為家乘光,而不知先靈已含羞乎泉壤矣。夫崇韜拜令公之墓何如?狄靑郤梁相之圖,帝王崛起未聞累世垂旒;豪傑挺生不必繩承往哲。士惟視所爲,無庸遠引可也。皆曰然。
自彬公上溯菊公,惟有官秩者錄之,不敢故高名節,亦不敢故誣先祖也。而降亦然。
爰覘各序,亦信因嘆曰:「曾幾何時,昔預襄復修事者,今寥寥無幾耳。」假非諸君子力昭茲來許,不特余肅公理學冠人,開茲文教,祖公儒醫並著屢空如品詣莫傳。即如今富達、富遠、富進、富金、富康、富功、富傑、富昴伯叔輩,其識卓見精亦久而不在,人慕想間矣。
爰執筆誌之,庶令後之聞知,即謂爲今之見知焉可。
大清光緒四年戊寅歲季夏月吉旦
简体:
跋
岁五月念后,由濂溪院归省亲,値修谱往视,喜之曰:「幸矣!余父志成矣。」虽然,是事也,窃愿奉教焉。
盖尝见世人往往扳援仕宦,附会名贤,曰吾祖卽某卿,分派某相,箕裘引为家乘光,而不知先灵已含羞乎泉壤矣。夫崇韬拜令公之墓何如?狄靑却梁相之图,帝王崛起未闻累世垂旒;豪杰挺生不必绳承往哲。士惟视所为,无庸远引可也。皆曰然。
自彬公上溯菊公,惟有官秩者录之,不敢故高名节,亦不敢故诬先祖也。而降亦然。
爰觇各序,亦信因叹曰:「曾几何时,昔预襄复修事者,今寥寥无几耳。」假非诸君子力昭兹来许,不特余肃公理学冠人,开兹文教,祖公儒医并着屡空如品诣莫传。即如今富达、富远、富进、富金、富康、富功、富杰、富昴伯叔辈,其识卓见精亦久而不在,人慕想间矣。
爰执笔志之,庶令后之闻知,即谓为今之见知焉可。
大清光绪四年戊寅岁季夏月吉旦
十九世孙健翥号翼夫撰
参考翻译:
跋
年五月后,我从濂溪书院回家探望亲人,恰逢家族正在修缮族谱,前往观看,心中欢喜:“真是幸运啊!父亲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尽管如此,对于这件事,我私下希望能得到指教。
我曾经看到世上有许多人常常攀附官员,附会名人贤士,说我们的祖先就是某位高官或分属于某位宰相的后代,将这些作为家族荣耀的象征,却不知道这样做已经让先人的灵魂在地下感到羞愧了。像崇韬拜祭令公的墓,或者狄青拒绝梁国相图的故事,说明帝王崛起并不一定依赖于世代相传的权力;英雄豪杰的出现也不必遵循前人的足迹。读书人只需看他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无需引用久远的例子来证明,大家都说这是对的。
从彬公向上追溯到菊公,只有担任过官职的人才会被记录下来,我们不敢故意抬高名节,也不敢有意诬蔑先祖,后世子孙也亦当如此。
查看各篇序言,不禁感叹:“时光飞逝,过去参与修订族谱的人们,现在已寥寥无几。”如果不是各位大力彰显并传承这些事迹,不仅我的先祖肃公其崇高的品德和学识无人知晓,其开创的文教事业也将难以传承。而家族中那些同样杰出的先辈们,如祖公卓越医学成就以及即使生活贫困也有良好的品性终将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不再为人所知,就像现在的富达、富远、富进、富金、富康、富功、富杰、富昴等伯叔辈,他们卓越的见识和敏锐的判断力早已不为人所知,只能让人在心中仰慕和怀念了。
于是,我执笔记录下这些,希望后代了解时,能够认为如今天的见闻一样清晰明确。
大清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岁季夏月吉旦
断句翻译:萧浩平,由于水平有限,断句翻译难免有不尽之处,尽请指出并谅解。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光绪四年(1878年)枧田马家桥萧氏续修族谱续修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