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門序

桃李不同種,故花之紅白殊;涇渭不同源,故水之清濁異;子孫不同祖,故先人之窀穸分。縣南仙姑寨為益鳳祖墓塋,徵之舊譜皆然。我桃林與月門谷處,子孫所發祥也。歷代以來,祭掃同之,是可知其同出一祖矣。同祖故同譜,嘉慶年之舊帙猶存。同祖故同會,石牛潭之拜墓偕往,與袁姓爭則同力也,豎墓道碑則同心也。夫何近數十年,餘者都同,獨至於譜則不同?蓋希望之心,人所同有;熏灼之勢,俗所同慕。

咸豐丁巳,小浪蕭德裕以老秀才為地方前輩,往來月門,因得悉其先世,約與同譜,故彼亦欣然以同也。不知康熙年間,湖南被吳三桂蹂躪,即公共之族譜少有存者(小浪譜亦嘉慶時所造),豈有手錄私本,歷雍、乾、嘉、道、咸五朝,約百四十餘年而猶有存者乎?據云周英旭安二公錄存,蓋不足信也。且又自相矛盾,仕靑公葬王家土,彼之世系明載,而譜首以為葬仙姑寨,是明示之隙,而與人以可乘也。嗚呼,殆祖宗有靈,有以默使之者歟!

庚戌歲,我濱公子孫三大房修譜,得知其故,諸父老咸曰:祖墓者,人之根本也;支族者,人之枝葉也。一枝偶失於大幹,固無所損傷;根本或亡,雖喬松不能以存立。此之不問,如祖宗何?如後嗣何?然而月門亦首服也,因棄其與小浪所合之譜,而重與我合。從此世世子孫,永為益鳳公之後。已雖然,大同之世,民吾同胞,物吾同與。故近世之學者且將援姬水軒皇為吾中國之一太祖,吾與小浪生同姓,居同壤,同於彼可也,同於我亦可也。況楚南通譜,且將胥天下而同之焉,胥萬世而同之焉,烏得以月門之稍有所異,謂小浪之不當與同乎?

先是縣城總祠旣成,議者擬同修通譜,慮調合之爲難。然而事旣萌芽,無有不成立者。數年後,有賢哲者起,思同姓之親,篤同宗之誼,使我族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敦一本,同敘宗盟,則通譜之修必有日也。其在《易》曰:「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余拭目俟之,是爲序。


宣統三年辛亥仲春月甘三日 良旦

益凤公二十四世孫布政司理問運乾一先氏敬纂

職員會元 善慶氏校訂


参考翻译:

月门序

桃树与李树种类不同,所以开出的花朵颜色有红有白;泾河与渭河发源于不同的地方,因此河水有的清澈有的浑浊;子孙出自不同的祖先,所以先人的坟墓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县南的仙姑寨是益凤公的祖坟所在地,查阅旧谱牒都有这样的记载。桃林村与月门谷是我族子孙繁衍居住的地方。历代以来,祭祀扫墓都是共同进行的,这说明我们是出自同一个祖先。因为同祖,所以我们同属一个族谱,嘉庆年间编撰的旧谱仍然保存着。因为同祖,所以在石牛潭的拜祭活动我们一同前往,与袁姓家族发生争执时,我们会团结一致,立墓碑时也会齐心协力。为什么近几十年来,其他的都相同,唯独家谱不同呢?大概是因为希望之心,人人都有;而显赫的权势,则是世俗之人共同仰慕的。

在咸丰丁巳年间,小浪村的萧德裕作为当地的老秀才,经常往来于月门之间,因而了解了我们的先辈,于是提议合并族谱,我们也欣然同意。但不知道在康熙年间,湖南曾经受到吴三桂的蹂躏,当时几乎没有通谱留存下来(小浪村的族谱也是在嘉庆时期编纂的),怎么可能有私人手抄的版本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个朝代,约一百四十余年还能保存至今呢?据说周英、旭安二公的手稿尚存,但这并不足以让人信服。而且他们自己的记录也存在矛盾之处,比如仕青公被记载埋葬在王家土,而在族谱的开头却说他葬在仙姑寨,这种明显的错误给他人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唉,或许是祖宗显灵,冥冥中安排这一切吧!

在庚戌年间,我滨公的三个房系子孙开始修族谱,得知这些情况后,长辈们都说:祖墓是我们家族的根本;旁支则是家族的枝叶。即使某一支偶尔脱离了主干,对整体影响不大;但如果根本丧失了,即便是参天大树也无法生存。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个问题,如何面对祖先和后代呢?然而,月门村的人也承认了这一点,于是放弃了与小浪村合并的族谱,重新与我们合并。从此以后,世世代代的子孙都将作为益凤公的后代。即便如此,在大同的理想社会里,国人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共享的资源。因此,近世的学者们已经开始倡导将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我们与小浪村同姓同乡,可以彼此认同,也可以互相包容。更何况,楚南地区已经开始了族谱的通修工作,未来必将实现全国乃至世世代代的大同。为什么因为月门村的某些差异,就认为小浪村不应与我们合并呢?

在此之前,县城的总祠已经建成,有人提议共同编修通谱,但担心难以协调。然而,一旦有了开端,就没有不成之事。几年之后,如果有贤明之人出现,思考同姓之间的亲情,加深同宗之间的友谊,使我们的族人能够声气相通,敦睦本源,共同叙述宗族的历史,那么通谱的编修终将有一天会实现。正如《易经》所说:“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以此为序。


宣统三年(1911)辛亥仲春月甘三日 良旦

益凤公二十四世孙布政司理问运干一先氏敬纂

职员会元 善庆氏校订

翻译萧浩平,因才疏学浅,难免有不尽之处,敬请谅解。

点赞(129)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