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人民有五种焉,华人秉天地正气为黄种。而黄种之中,纷纭杂处,总之则归一类,散之则曰万宗。苟不宏其胞与之怀,斯亲者渐疏,而疏者更疎,转而伦纪不知,尊卑莫序,父子遇而问谁何,兄弟逢而询姓字。有识者惄焉忧之,不得不本溯源,彚成谱牒,俾后世子生子,孙生孙,知有所归宿也。
卽如予萧氏,系出澄湖,其间荣而又枯,衰而复盛者,不知几世。迨用有公驾临濡水,弃儒为农,出作入息,雨润芳田。派别流分,萍丛荻港,而伦类繁重。应基公书作于前,野村公谱成于后,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幸先君之无过,庆后嗣之有资。
斗因是蹶然起,勃然兴,查卌年之生卒庐墓,重开勤三月之编修,纲常顿肃。初何料族长海山与予留心谱事,均有数年。业妥议重修,临时纂稿,编未定而费志以终。邇来幸有族侄宝僊职任劻,有房弟吉堂权司出纳,有房侄宗铸、堂侄宗藎共出敛费查支。其余若族兄承权、房弟承鸿、族弟承誥、承盛、族侄宗支、房侄宗禧、族孙士清、次子宗沛,均雍雍和乐,一气相成者,所以支系釐然,梨枣灿然。寸楮微墨,滴匕归源,变化而为焕然。
是役也,予老耄无能为,何敢言功?实外得其人之助理也。予故望继起英豪,再成谱事,扬厉铺张,匡予不逮,是亦予意外之幸事也。特为之序。
十五世裔孫蘭馨拜撰
旹在
民國八年歲次己未季冬月中澣 穀旦
参考翻译:
天下的人民大致可分为五种,而华人秉承着天地间的正气,属于黄种人。在黄种人中,虽然各种人群混居在一起,但总体上可以归为一类;如果分散开来,则可以说成是无数个宗族。如果不弘扬这种同宗同源的情怀,那么亲近的人会逐渐疏远,而疏远的人会更加疏远,进而导致伦理秩序混乱,无法分辨尊卑长幼,即便是父子相遇也会互相询问对方是谁,兄弟相见也要询问彼此的姓氏。有见识的人都对此感到忧虑,因此不得不追溯根源,汇集编纂成家谱,以便后代子孙能够知道自己归属于哪个家族。
就像我的萧氏家族,源自澄湖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复兴的循环,不知道已经经过了多少世代。直到用有公来到濡水这个地方,他放弃了儒家学者的身份,成为农民,辛勤耕作,滋润了肥沃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分支越来越多,像浮萍般分散在各个地方,家族成员数量日益庞大。应基公之前写下了家族的历史,野村公完成了家谱的编写,就如同一张大网中的纲要,井井有条,没有紊乱。我们庆幸祖先没有犯下过错,并且后代有了这样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兴起重新编纂家谱的想法,开始调查过去四十年间家族成员的生死情况及其墓地,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使家族的纲常秩序得到了整顿。起初并没有想到族长海山和我一样关注家谱的事情,我们都有多年的研究积累。我们计划重新编修家谱,但在编纂过程中,我的精力耗尽。幸好近期有了族侄宝僊负责此事,房弟吉堂管理财务,房侄宗铸和堂侄宗藎共同筹集经费并进行核查。此外,还有族兄承权、房弟承鸿、族弟承誥、承盛、族侄宗支、房侄宗禧、族孙士清以及次子宗沛等人,大家都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因此家谱的支系清晰明了,犹如刻印在梨木和枣木上的文字一般醒目。每一笔墨迹都凝聚着心血,最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成果。
这项工作,我虽然年老力衰,没有什么能力去做,也不敢说有什么功劳,实际上是因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我希望未来的英豪能够继续完成家谱的工作,发扬光大,弥补我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意料之外的幸运之事。为此,特撰写这篇序言。
十五世裔孙兰馨拜撰
旹在
民国八年岁次己未季冬月中浣 谷旦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濡须萧氏宗谱重修宗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