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譜牒之設,大本係焉。余先世緒於周,賜氏,歷秦漢唐宋。
至宋徙居梅邑,其間派衍誌述特詳,後無容贅。我派分支自益鳳公,立業仙姑寨,生子萬一、萬二。萬二公生子文淸、文彬、文璵,仕清。清、彬、璵三房徙居桃林,而仕淸公仍住老宅大六都下庄,娶羅氏、黃氏,俱葬仙姑寨王家土內右邊。
迨一傳及繼一公兄弟(小浪部作季一),有諱秋、諱冬者,各擇所居。而繼一公仍居下庄,生四子:忠賢、忠貞、忠才、忠受。忠貞、忠才兩房或乏或遷,世遠難核。忠賢公移住大五都播頭,而忠受公仍守先人住所,實我派葛藟之庇也。受公之後繼以添隆、添稅、添榮。稅生七子:忠、奇、良、俊、鑑、阻、貴。榮生三子:源德、源富、源宗,忠房後嗣志緣奇、良二房未考。俊房志瑛、志珍,志瑛後嗣住桃源,志珍後嗣住邵陽爛草田,鑑房後嗣志靑,阻房後嗣志明,聽兄弟住安邑觀音塘蛇冲,貴德房無嗣,富房志通,通子永祿。
洪後嗣往四川眉州蓮花壩。宗房後嗣志昂、志昇。緣之後繼以永堅,志靑之後繼以永智、永蘭,志昂之後繼以永順。歷數傳而後,生齒日繁。永堅房朝暘,暘子鴈嗚、鳳鳴,鴈鳴之子正佩,佩子顯成,成子應孟;鳳鳴之子正賢,賢子顯望,望子應、進、達。永智房朝鼐,鼐子廷龍,龍子正五、正貳,正五之子顯紀,顯紳,紀子應胎、應試、應選,顯紳子應吉,正貳子顯經,經子應應文。永蘭房朝亨,亨子廷偉,偉子正坤,坤生顯龍,龍生應酬琳,嗣孫往川。永順房朝環,環生廷濟,濟生正拱,拱生顯禹,禹生應弟維係宗祖,因爲忠受公創制祭田,以爲報本追遠之資,刻刋碑文具有成例,與祭者年以就讓爲規,繼繼承承莫之或易焉。
時値嘉慶己巳秋,鐫刻家譜,詳其巓末,畧序我支之端委,以附於篇末云。
下庄忠受房嗣孫玉鏡氏仁瑞敬撰
欽王朝誥自朝樂友同具
大清嘉慶十五年歲次庚午孟春月穀旦
简体:
谱牒之设,大本系焉。余先世绪于周,赐氏,历秦汉唐宋。
至宋徙居梅邑,其间派衍志述特详,后无容赘。我派分支自益凤公,立业仙姑寨,生子万一、万二。万二公生子文淸、文彬、文玙,仕清。清、彬、玙三房徙居桃林,而仕淸公仍住老宅大六都下庄,娶罗氏、黄氏,俱葬仙姑寨王家土内右边。
迨一传及继一公兄弟(小浪部作季一),有讳秋、讳冬者,各择所居。而继一公仍居下庄,生四子:忠贤、忠贞、忠才、忠受。忠贞、忠才两房或乏或迁,世远难核。忠贤公移住大五都播头,而忠受公仍守先人住所,实我派葛藟之庇也。受公之后继以添隆、添税、添荣。税生七子:忠、奇、良、俊、鉴、阻、贵。荣生三子:源德、源富、源宗,忠房后嗣志缘奇、良二房未考。俊房志瑛、志珍,志瑛后嗣住桃源,志珍后嗣住邵阳烂草田,鉴房后嗣志靑,阻房后嗣志明,听兄弟住安邑观音塘蛇冲,贵德房无嗣,富房志通,通子永禄。
洪后嗣往四川眉州莲花坝。宗房后嗣志昂、志升。缘之后继以永坚,志靑之后继以永智、永兰,志昂之后继以永顺。历数传而后,生齿日繁。永坚房朝旸,旸子雁呜、凤鸣,雁鸣之子正佩,佩子显成,成子应孟;凤鸣之子正贤,贤子显望,望子应、进、达。永智房朝鼐,鼐子廷龙,龙子正五、正贰,正五之子显纪,显绅,纪子应胎、应试、应选,显绅子应吉,正贰子显经,经子应应文。永兰房朝亨,亨子廷伟,伟子正坤,坤生显龙,龙生应酬琳,嗣孙往川。永顺房朝环,环生廷济,济生正拱,拱生显禹,禹生应弟维系宗祖,因为忠受公创制祭田,以为报本追远之资,刻刋碑文具有成例,与祭者年以就让为规,继继承承莫之或易焉。
时値嘉庆己巳秋,镌刻家谱,详其巓末,畧序我支之端委,以附于篇末云。
下庄忠受房嗣孙玉镜氏仁瑞敬撰
钦王、朝诰、自朝、乐友同具
参考翻译:
编撰族谱的重要性在于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根本。我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在那个时候被赐予了姓氏,并且经历了秦、汉、唐、宋等朝代。
到了宋代,我们的祖先迁移到了梅邑这个地方居住。在这期间,家族分支繁衍的情况记录得特别详细,对于后代来说没有必要再重复赘述。我这一支从益凤公开始分支,他在仙姑寨建立了家业,生有两个儿子:万一和万二。万二先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文清、文彬和文玙,他们都在清朝为官。文清、文彬、文玙三兄弟分别迁居到了桃林,而文清公仍然居住在祖传的老宅,位于大六都的下庄。他娶了罗氏和黄氏两位夫人,她们都被安葬在仙姑寨王家土内的右边。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到了继一公和他的兄弟(有的资料记载为季一),他们中有的叫秋,有的叫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地方居住。继一公继续住在下庄,并生育了四个儿子:忠贤、忠贞、忠才和忠受。忠贞和忠才两房或因贫困或因迁移,世系难以考证。忠贤公搬到了大五都播头居住,而忠受公则留在先人的住处,成为我们这一支的重要支柱。忠受公的后代包括添隆、添税、添荣等人。
添税有七个儿子:忠、奇、良、俊、鉴、阻、贵。添荣有三个儿子:源德、源富、源宗。忠房后嗣志缘,奇、良二房的情况未详。俊房的后人是志瑛和志珍,志瑛的后裔居住在桃源,志珍的后裔居住在邵阳烂草田。鉴房的后人是志青,阻房的后人是志明,听兄弟居住在安邑观音塘蛇冲。贵德房没有子嗣,富房的后人是志通,他的儿子永禄,洪的后人前往四川眉州莲花坝居住。宗房的后人是志昂和志升,缘之后的子孙是永坚,志青之后的子孙是永智和永兰,志昂之后的子孙是永顺。
经过多次传承之后,家族人口日益增多。永坚房的代表是朝旸,其子雁呜和凤鸣,凤鸣的儿子正佩,佩的儿子显成,成的儿子应孟;凤鸣的另一个儿子正贤,贤的儿子显望,望的儿子应、进、达。永智房的代表是朝鼐,他的儿子廷龙,廷龙的儿子正五和正贰,正五的儿子显纪和显绅,显纪的儿子应胎、应试和应选,显绅的儿子应吉,正贰的儿子显经,显经的儿子应应文。永兰房的代表是朝亨,亨的儿子廷伟,伟的儿子正坤,正坤的儿子显龙,显龙的儿子应酬琳,这些后代也有人去了四川。永顺房的代表是朝环,环的儿子廷济,廷济的儿子正拱,正拱的儿子显禹,显禹的儿子应弟维系着宗族的纽带。因为忠受公设立了祭田,作为祭祀祖先的经济来源,并刻碑文以作纪念,规定每年祭祀时要遵循一定的礼让规则,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不曾改变。
这篇文章是在嘉庆己巳年的秋天刻写的,详细地记录了我们这一支的历史始末,简要叙述了我们这一支的发展脉络,以附篇末。
下庄忠受房嗣孙玉镜氏仁瑞敬撰
钦王、朝诰、自朝、乐友同具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链接:https://www.lanlingxiaoshi.com/cms/xiupuxuji/3n410QaYlzaw.html
转载请注明上述链接: 兰陵萧氏 » 大清嘉庆十五年(1810)萧氏续修族志重修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