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蕭氏出微子支孫,封於蕭。後遂以邑為氏,代有聞人。

杜子美贈蕭十兄詩云:“漢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孫;真吾族譜牒實錄也。”至於勁草傳忠貞之節,秘書號夫子之稱,六朝重昭明之選,獨絕傳草隸之珍。

若瑀、若統、若頴士、若子雲,載於典册者,代不乏人。然望出蘭陵,聚族多在河北。厥後椒衍瓜瓞,散於環區;而三瑞御史顯於江西,八葉宰相盛于唐代。後先均為蕭氏光焉。

至今支分派別,散於閩廣川楚者,大約出於豫章吉安泰和者居多。嘉慶癸亥歲,族人九成挾其家譜一冊示余,考其先世籍江西泰和縣鳳崗圳上。宋元豐二年,鼻祖㵵公、濱公、國器公卜居於楚新化石牛潭立社。迨國朝癸巳嵗,伊曾祖希烈公攜家來川喬居瀘州。六載見其山水側狹,非爰居之所,後遂遷於澬陽之南鄉家焉。

擇地而蹈,百年喬木,代擢珠柯,至今繁衍數世矣。伊祖亮彩公懼宗支蕃庶,厯年久遠,恐忘其所自出也。迺於雍正癸卯旋家抄帶老譜,繼修在川子姓族屬。其木本水源,敦宗睦族之意,實爲殷切。

譜成問序於余。余聞李安漢有云:“能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天下無不友之兄弟;能以祖宗之心,則天下無不和之族人。”又蘇老泉曰:“一族之眾,其初皆一人之身也。由盡而無服,久之喜不慶,憂不弔,則塗人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於塗人,此族所由作也。

由二公之言推之,知修譜非誇家乘也,聯宗睦族則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茲譜成,他日繩繩繼繼,蔚為大族,以遠接歷朝奕葉之光,又以聯同氣一本之誼,蓋兩得之矣。

至余鼻祖亦由西江泰和來粵,其同派不同派無所考。然谱為親作,其親之則異亦同也;不親其同亦異也。因序譜而附記之,以俟後日之考云爾。是為序。

穀旦

大清嘉慶八年歲次癸亥黄鍾月中浣

蜡溪縣正堂允沛拜撰


简体:

萧氏出微子支孙,封于萧。后遂以邑为氏,代有闻人。

杜子美赠萧十兄诗云:“汉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孙;真吾族谱牒实录也。”至于劲草传忠贞之节,秘书号夫子之称,六朝重昭明之选,独绝传草隶之珍。

若瑀、若统、若頴士、若子云,载于典册者,代不乏人。然望出兰陵,聚族多在河北。厥后椒衍瓜瓞,散于环区;而三瑞御史显于江西,八叶宰相盛于唐代。后先均为萧氏光焉。

至今支分派别,散于闽广川楚者,大约出于豫章吉安泰和者居多。嘉庆癸亥岁,族人九成挟其家谱一册示余,考其先世籍江西泰和县凤岗圳上。宋元丰二年,鼻祖㵵公、滨公、国器公卜居于楚新化石牛潭立社。迨国朝癸巳岁,伊曾祖希烈公携家来川乔居泸州。六载见其山水侧狭,非爰居之所,后遂迁于澬阳之南乡家焉。

择地而蹈,百年乔木,代擢珠柯,至今繁衍数世矣。伊祖亮彩公惧宗支蕃庶,厯年久远,恐忘其所自出也。迺于雍正癸卯旋家抄带老谱,继修在川子姓族属。其木本水源,敦宗睦族之意,实为殷切。

谱成问序于余。余闻李安汉有云:“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天下无不友之兄弟;能以祖宗之心,则天下无不和之族人。”又苏老泉曰:“一族之众,其初皆一人之身也。由尽而无服,久之喜不庆,忧不吊,则涂人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涂人,此族所由作也。

由二公之言推之,知修谱非夸家乘也,联宗睦族则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兹谱成,他日绳绳继继,蔚为大族,以远接历朝奕叶之光,又以联同气一本之谊,盖两得之矣。

至余鼻祖亦由西江泰和来粤,其同派不同派无所考。然谱为亲作,其亲之则异亦同也;不亲其同亦异也。因序谱而附记之,以俟后日之考云尔。是为序。

谷旦

大清嘉庆八年岁次癸亥黄钟月中浣

蜡溪县正堂允沛拜撰


参考翻译:

萧姓出自微子的后代子孙,被封于萧地。后来就以封邑为姓,代代都有著名的人物。

杜甫赠给萧十兄的诗说:“汉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孙;这真是我们萧氏族谱的真实记录。”至于那些忠诚坚贞的人被称为劲草,被尊称为夫子的秘书监,在六朝时期备受重视的昭明太子,以及擅长传抄和隶书的艺术珍品,

萧瑀萧统、萧颖士、萧子云等,这些名字在典籍中都有记载,每一代都不缺乏杰出人物。然而,望族多出自兰陵,聚居地主要在河北。之后,萧家繁衍众多,分散到各地;其中三瑞御史在江西显赫一时,八世宰相在唐代极为兴盛。前后均为萧氏增添光彩。

直到今天,支脉分支分散在福建、广东、四川、湖北等地,大多数是从豫章吉安泰和迁出的。嘉庆癸亥年,族人九成带着他的家谱一册给我看,考证他的先辈是江西泰和县凤岗圳上的人。宋元丰二年,鼻祖萧㵵公、萧濱公、萧国器公选择楚新化石牛潭定居立社。到了清朝癸巳年,他的曾祖父希烈公带着家人迁居四川泸州。六年之后,发现那里的山水狭小,不是理想的居住之地,最后迁移到澬阳南乡安居。

选择适宜的地方居住,百年乔木,每一代都涌现出优秀的后代,至今已经繁衍了好几代。他的祖父亮彩公担心宗族枝繁叶茂,时间久远后,恐怕会忘记自己的根源。于是,在雍正癸卯年回老家抄录老谱,并续编在川萧氏族属。这种追溯本源,团结宗族的情意确实深切。

族谱完成之后,他向我请求写序。我听闻李安汉说过:“如果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天下没有不友爱的兄弟;若能以祖先之心为心,则天下没有不和睦的族人。”苏洵也说过:“一个大家族中的人,最初都是一个人的身体。随着时间推移而疏远,喜事不共庆,丧事不互吊,最终成为路人。”多么悲哀啊!同一个人的后代分隔至如同路人,这就是族谱所要避免的情况。

从两位先贤的话中可以推断,修撰族谱并不是为了夸耀家门,而是为了联系宗族,增进亲情,这样孝悌之心就能自然而然地生起。现在族谱完成了,希望将来能够世代相传,成为一个大族,既延续历代光辉,又维系血浓于水的情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我的祖先也是从西江泰和来粤的,是否同派无从考证。但是,因为族谱是亲人所作,即使是不同的亲族也有相同之处;如果不是亲人,即使是相同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在序言中附记这一点,以便日后考证。这就是这篇序言的目的。

谷旦

大清嘉庆八年(1803年)岁次癸亥十一月

蜡溪县正堂允沛拜撰

点赞(43)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