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蕭氏族譜原序

常思天地之大,每有氣運位乎中;古今之殊,咸因史籍參乎內。亘古亘今,閱今覧前,了然如一轍。矧在乃祖乃宗,敢遺肇遠啟來之舉乎?地勢分九支而脈實發於崑崙,黃河開九曲而源皆始於積石。人倫立九族而支共本乎祖妣,故人生斯世,豈等飛潛動植之族類耶?

第人只知父母以生之,而不知其源寔本乎祖也。儕輩兄弟子侄罔念先祖之所自來,豈知身以上為父母生父母者,祖也順之父曾。故人所易知及至曾祖之高祖,莫謂愚頑難知,雖賢智不易曉。身以下於孫也耳提面命猶易知逮及曾元雲初,豈易辨也哉!

若非譜牒之修明,奚能上述遠考妣氏下開子孫曾元之永久乎?茲今族嗣慨發孝子仁人之心,追木本水源之舉,委予修輯。余念先祖乆廢編序,幸留宗支舊本,支分派衍綿匕瓜瓞,皆祖積厚流光之慶。我朝以孝治天下,以聖諭勅明人必重於修譜。譜修則仁敬之心生,疎遠之情聯,宗族之誼篤昭穆之序分,上不遺於已遠,下不遺於將來。

孟氏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盛哉譜耶!

大淸乾隆二十年歲次乙亥中秋後三日之吉

二十一代裔孫均樑尊世氏薰沐敬撰


简体:

萧氏族谱原序

常思天地之大,每有气运位乎中;古今之殊,咸因史籍参乎内。亘古亘今,阅今覧前,了然如一辙。矧在乃祖乃宗,敢遗肇远启来之举乎?地势分九支而脉实发于昆仑,黄河开九曲而源皆始于积石。人伦立九族而支共本乎祖妣,故人生斯世,岂等飞潜动植之族类耶?

第人只知父母以生之,而不知其源寔本乎祖也。侪辈兄弟子侄罔念先祖之所自来,岂知身以上为父母生父母者,祖也顺之父曾。故人所易知及至曾祖之高祖,莫谓愚顽难知,虽贤智不易晓。身以下于孙也耳提面命犹易知逮及曾元云初,岂易辨也哉!

若非谱牒之修明,奚能上述远考妣氏下开子孙曾元之永久乎?兹今族嗣慨发孝子仁人之心,追木本水源之举,委予修辑。余念先祖乆废编序,幸留宗支旧本,支分派衍绵匕瓜瓞,皆祖积厚流光之庆。我朝以孝治天下,以圣谕敕明人必重于修谱。谱修则仁敬之心生,疎远之情联,宗族之谊笃昭穆之序分,上不遗于已远,下不遗于将来。

孟氏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盛哉谱耶!

大淸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中秋后三日之吉

二十一代裔孙均梁尊世氏薰沐敬撰


翻译:

萧氏族谱原序

常常思索天地之浩大,每有气运交会于其中;古今虽有不同,却都因史籍而得以贯通。横跨古今,阅读今日、回顾往昔,如同一脉相承。尤其在提到祖先与宗族之事时,岂能忽略追溯远祖、启示后人的重要举措呢?

地势分九支,但其脉络皆发源于昆仑山;黄河九曲蜿蜒,但其源头均始于积石山。人伦虽立九族,而其分支却都本源于共同的祖先。因此,人之生于世,岂能等同飞禽走兽草木之类呢?

世人只知父母生养,却不知其本源实在于祖先。兄弟子侄之辈若不追念祖先之来源,又如何知道自身之上还有生养父母的祖辈呢?祖辈之上为曾祖、乃至高祖。虽然简单易知,但人往往至高祖以上便难以追溯;即使贤智之人,亦难以明晓。自身以下之子孙,耳提面命尚可清楚,但延及曾孙、玄孙,甚至元孙时,又岂能容易分辨呢?

若不是族谱的修订明晰,又怎能追溯远古祖先之考妣氏族,延续子孙曾玄之永久世代呢?如今,宗族后人发扬孝子仁人之心,追寻根源、反思本源,将修谱之事委托于我。想到祖先族谱久已废弃,仅幸存一些旧时本源,宗族分支繁衍、子孙绵延如瓜瓞,皆为祖先积德流芳之福庆。我朝以孝治天下,并以圣谕昭示,要求世人重视修谱之事。

修谱之后,仁爱敬仰之心自然萌生,疏远之情得以弥合,宗族之义深厚,昭穆之次分明。上可不遗于已远之祖,下可不失于未来子孙。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修谱之事,真是盛大之举啊!

大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岁次乙亥中秋后三日吉日

二十一代后裔孙 均梁尊世氏 敬撰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