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年,湖南洞口萧氏宗祠(兰陵会馆)开始筹建,历经13年,直到1449年宗祠才正式建成。时至今日,宗祠已有近600年历史。雕龙画栋、钟鼓戏楼、亭台楼阁……充满着古香古色的萧氏宗祠在洞口静静屹立。成长方形构建,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牌楼们、戏台、中堂、寝堂(享堂)、凌云阁、聚义厅,两旁为钟楼及厢房。面宽46米,总进深78米,建筑面积达3588平方米,是湖南地区最大的萧氏宗祠。

洞口萧氏宗祠,又名兰陵会馆。萧氏祠堂在洞口县城伏龙洲上,四面环水,需要轮渡才能登岸。伏龙洲在水运时代,曾繁华一时,以伏龙洲为界,平溪江上游的河窄,下游的河宽,因此小排换大排就在此地,是湘黔古道河运的中转站。

萧氏祠堂占据着曾经商业的中心,可见萧氏曾经的辉煌。如今洲上的居民早已搬走,只剩下萧氏宗祠,越发显得庄严。

建祠始祖据记载从事木材和桐油生意而发家,它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祠前并联三座砖石结构牌楼门,上面饰有龙凤、八仙、山水、花鸟等泥塑和彩绘,还传承着洞口萧氏一族的数百年文化。

萧氏宗祠戏台下檐正面翼角翘脊泥塑二龙,昂首翘尾,栩栩如生。上下檐之间正中部位嵌"龙凤呈祥"镂雕图案,以及"福禄寿"三星塑像,四周嵌木制方格窗。戏台正面和两侧围台板分别为"双龙抢宝"、"乌龙河救主"、"空城计"、"辕门斩子"等高浮雕古代戏剧故事图案。

宗祠的总体布局一般采用对称的方式以大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发展,多则前后五进,少则三进,一般依次为大门、戏台、正殿(礼堂)、后殿(祖先堂),两侧建有厢房、钟鼓楼及附属建筑。伏龙洲萧氏宗祠前后四进,进入大门后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戏楼,中堂、寝堂之后设聚义堂,为兰陵萧氏商人联谊聚会休闲活动之所。原在聚义堂与寝堂之间还有木结构六柱重檐阁楼,名伏龙阁,飞檐翘角,六角攒尖,与戏楼前后呼应。

点赞(255)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