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老序
澄嘗讀蘇老泉公譜亭記,吿其族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必告;少而孤則老者字之,貧而無歸則富者收之;否則,族人所共誚讓也。信乎譜之義豈淺淺已哉!
余生平無甚謬巧,祇惟善是從:施則好訟則息,排難解紛,兢兢不輟諸懷者。至叩我行公庭,未托一足,案牘不掛一名,賴先德默啟。四子十一孫,亦聊可續家聲耳矣。
先兄守源爲援例均沾事,幸兵備副使陸分守參政黄兩道詳允立碑○○備倉○博一時之名。
我祖學山任○○教,伯式任○○○○,○竹帛○○○○。是譜子孫不致服盡親絕,視族人如途人○○○○○○,不亦○○○○。凡吾蕭氏族骨肉之恩不令以薄,禮義之節不令以廢,昭穆之序不令以紊,閨門之政不令以亂,孝弟之行不令以缺,廉恥之路不令以塞。
此則老泉蘇交公無取誚於往者,而於吾門譜成亦深喜而賀也,聊記之以傳我宗之盛云。
峕
天啟二年歲次壬戌陽春月穀旦
简体:
澄尝读苏老泉公谱亭记,吿其族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必告;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否则,族人所共诮让也。信乎谱之义岂浅浅已哉!
余生平无甚谬巧,只惟善是从:施则好讼则息,排难解纷,兢兢不辍诸怀者。至叩我行公庭,未托一足,案牍不挂一名,赖先德默启。四子十一孙,亦聊可续家声耳矣。
先兄守源为援例均沾事,幸兵备副使陆分守参政黄两道详允立碑○○备仓○博一时之名。
我祖学山任○○教,伯式任○○○○,○竹帛○○○○。是谱子孙不致服尽亲绝,视族人如途人○○○○○○,不亦○○○○。凡吾萧氏族骨肉之恩不令以薄,礼义之节不令以废,昭穆之序不令以紊,闺门之政不令以乱,孝弟之行不令以缺,廉耻之路不令以塞。
此则老泉苏交公无取诮于往者,而于吾门谱成亦深喜而贺也,聊记之以传我宗之盛云。
峕
天启二年岁次壬戌阳春月谷旦
八十翁碧山守澄谨序
参考翻译:
老序
澄曾经阅读了苏老泉先生的《谱亭记》,并告诫他的族人说:凡是我们家族中的人,遇到丧事一定要前去参加葬礼,有婚嫁之事必须报告;年幼而失去父亲的孩子,由长辈教导抚养,贫穷而无家可归的人,则由富裕的族人收留照顾;不然的话,就会受到整个家族的责备与批评。的确,家谱的意义难道只是浅显而已吗!
我一生没有多少机巧,只是一心行善:乐于施舍,喜欢平息争端,调解纠纷,总是小心翼翼地处理各种事情。即便到公堂上去,也没有依靠过任何人,案件记录上也未曾挂上我的名字,这都是仰赖先辈的德行暗中引导的结果。我有四个儿子十一个孙子,他们也能继承家声。
我的兄长守源按照旧例得到了恩泽,幸运的是,兵备副使陆某和分守参政黄某两位官员批准同意立碑,以表彰其在备仓方面的成就。
我的祖先学山担任过○○的教学工作,伯式曾任职于○○○○,并且在文献上有○竹帛○○○○记载。(这里由于原文符号代替的部分不明确,无法确切翻译)
有了这样的家谱,子孙们就不会因为服丧期满而亲情断绝,不会把族人看成陌生人,不会让骨肉之情变得淡薄,不会让礼义之节废弛,不会让昭穆次序紊乱,不会让家庭秩序混乱,不会让孝悌的行为缺失,不会让廉耻之道堵塞。
这样,苏洵先生也不会对我们有所责备,而对于我们萧氏家族来说,家谱的完成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我简要记录这些话,是为了传颂我们宗族的兴盛。
天启二年(1622年)岁次壬戌阳春月谷旦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天启二年(1622)萧氏续修族志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