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蕭氏出自子姓,帝譽之後。帝乙庶子微子,周封爲宋公。弟仲衍八世孫戴公,生子衍,字樂父。裔孫叔 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於蕭邑,以爲附庸。今徐州蕭縣是也。子孫因以爲氏。其後楚滅蕭,裔孫不疑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豊沛。
漢丞相賀侯何二子:遺、則。則生彪,字伯文,諫議大夫侍中。以事始徙蘭陵縣丞,生章公府樣。章生兩子:惠尙、惠高。高生皓,皓生望之,御史大夫,徙社陵。生育, 光祿大夫。育生紹,御史中丞,復還蘭陵。生開,光祿勲。閎生闖,濟陰太守。蘭生冰,吳郡大守。冰生苞,後漢中山相。苞生周,國學博士。周生蟜,蛇丘長。蟜生逵,州從事。逵生休,孝㢘。休生豹,廣林郡丞。豹生裔,太中大夫。裔生整,宇公齊晉淮南令。過江居蘭陵武進之東城里,生三子:雋、鎋、烈、爲濟陰太守。鎋生副子,州從事治中,副子生道賜,宋南臺治中侍御史。生三子:尙之、順之、崇之。崇之字文偉,齊丹陽臨湘懿侯,子十人:懿、敷、衍、畅、融、偉、秀、蟾、宏。
懿字元達,長沙宜武王。衍,梁高祖皇帝也。其後子孫號為齊梁房。中山相苞九世孫卓,字子畧,洮陽令女,爲宋高 祖繼母。卓生源之,宇君统,徐、兖二州刺史,襲封陽縣候。其後子孫號為皇舅房。源之生思話,郢州 都督,封陽穆侯,六子:惠開、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蒨。惠蒨為齊尙書。生價,字茂權,梁侍中。價生引,字敬休,陳吏部侍郎。引生德言,唐秘書少監。德元生沈,大子洗馬。沈生安節,爲相王兵曹㕘軍,三子:長曰至忠,相中宗睿宗;次曰元嘉,謙議大夫;幼曰廣徽,工部員外耶。至忠三子:衡、衍、隨。此皇舅房之派也。而齊梁之派至今盛焉。長沙宣武王七子:業、藻、象、猷、朗、軌、明。明字靖通,梁貞陽侯,曾孫文璟,湖南司馬,生二子 :元祚、元禮。元祚為平鄉侯,二子:誠、諒。誠為司勲員外,諒為汝州刺史。元禮湘州刺史,生四子 噦①「左言右歲」、諼、詮、纂。噦①為商州刺史,諼為鄂州刺史,詮為大理評事,纂為汝州刺史。諒生 直,給事中,直生策、節,策為檢校員外,節為邵州刺史。三子:懈,字應之;鄴,字啓之,相宣宗,峴第三子也。懈子説,字僧弼。鄴五子:晏,字季平;滉,字文度;昌,字光祥;黯,字中蘊;曉,字 象文。此長沙宣武王之後也。
梁高祖八子:統、網、續、繹、綜、績、綸、紀。統昭明太子也,綱簡文皇帝也。昭明太子五子:歡、 誉、詧、欶③「上欶下言」、䛓。歡封豫章安王,詧後梁宣宗皇帝也。宣宗四子一曰明帝巋、二曰岌、三曰安平王岩、四曰吳王岺明帝。明帝五子:長曰琮隨莒國公,次曰璟秘書監,三曰琢[瑑]晉陵王,四曰珣南海王,五曰瑀字时文為唐太宗相,封朱國公。琮生鉉、為集州刺史。晉陵王琢[瑑]生欽、為貝州刺史,欽二子昉、昭。南海王珣长子曰钜,钜生二子長曰嗣德、為銀州刺史、有孫曰炜。次嗣業、鴻腫少卿、封瑯琳郡公,子一人希諒、黔州大都督。南海王次子曰鈞、大子率更令,生子曰灌字玄茂,渝州刺史。灌生二子長曰仲豫絳州刺史,仲豫生三子:贲為侍御史、孚為均州刺史、晉為汾州刺史。晉三子遇、颙、异,颙為東川行軍司馬兼御史大夫、生二子長曰漸、次曰泳。异為起居舍人。灌之幼子曰嵩,相唐元宗,生子二長曰華,相唐肅宗。華生二子長曰恆,殿中侍御史,恆生俛,相唐穆宗。華次子悟為大理司直,悟長子曰倣[同仿]字思道,相唐懿宗。倣之子廩字富候、給事中。廩三子須「一说顷」、益、熲,須字子登、益南州團練推官,穎字子光、慶支巡官,須之子愿字文恭。丞相嵩之幼子曰衡,太僕卿、駙馬都尉,亦三子曰:鼎,駙馬都尉;曰復;曰升。復字復宗、相唐德宗、升太僕卿。丞相復二子長曰儉元和間觀察湖廣,次曰偡。駙馬都尉之幼子曰升,四子佐、佩、儒、偲,皆南海王後。
宋公瑀三子鋭、锴、鈗,鈗為駙馬都尉。鋭太常鄉生三子:長曰守業,衡州刺史;次曰守規;幼曰守道。守業之孫建爲黔中觀察使。守道之子曰籍爲襄州刺史。守規之子曰沔,劔南西川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鋭之子恕爲虢州刺史,恕之子定,太常少卿,此皆朱公稱之後也。
吳郡王岑之子三人:曰瓒、曰球、曰琩,瓒之子文朗,秘書監。球之子繕為衢州刺史,琩之子缮生孫憲,為毫州刺史,是齊梁房子孫,見於宰相 世家表史。
官贊曰七葉八相蕭氏之盛事,他氏莫能及也。實由祖宗積善之豐報歟,而吳郡王之後有仕於潭之長沙因家焉。潭之長沙有蕭實,吳郡王之子球之裔也。唐末五代,湖南因馬氏之亂,十四尙書文元先生兄弟五人同筮所止,得易之坎,乃露香祝天曰:“欲避此亂,莫若避地祈天。”相云:“遇水則止。” 於是徙之吉,同止於瀘源家焉。年餘,兄弟散徙他所,而十四尙書復徙於大塘下,結廬於塘濱,築亭於塘上,而扁曰星潭亭,示不忘潭之星沙祖派也。尚書二子:叔澄、叔濟。有孫四人:曰儼、曰保、曰儀 、曰仁。而尙書五派子孫延蔓於吉矣。今吉之蕭皆齊梁房之後,如九江、峡江諸族皆其支流餘派。然觀螺陂九江之譜,如于武寧長官之子文煥,字叔晦,封大理評事,生子五人。其弟二子贈工部侍郎,名良輔,生子曰定基、世基、化基。定基仕宋仁宗朝,稱為眞御史,其子孫蕃衍尤盛。應觀諸族之譜,各詳其本派而止,其本祖而上皆阙而不書,世遠源長,人而忘之矣。雖然,吉之諸蕭,濱水而居者如江、如 漢、如源、如陂,其家子孫昌盛,視今猶昔,昔葉於筮坎之ト也。

简体

    萧姓出自子姓,是帝誉的后代。商朝帝乙的庶子微子,被周朝封于宋国为宋公。微子的弟弟仲衍的八世孙叫戴公,戴公生了个儿子叫衍,字乐父。他的后代叔大心,因平定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到萧邑,作为宋国的附庸国。现在的徐州萧县就是那时萧国的所在地。大心的后代于是以萧作为姓氏。后来楚国灭了萧国,大心的后代不疑做了楚相春申君的上客,世世代代居住在丰沛。
    汉朝丞相贺侯何有两个儿子:遗、则。则生了彪,字伯文,担任谏议大夫侍中。因为某件事,他开始担任兰陵县丞,生了章公府样。章生了两个儿子:惠尙、惠高。惠高生了皓,皓生了望之,他担任御史大夫,后来迁徙到社陵。望之生了育,育担任光禄大夫。育生了绍,绍担任御史中丞,后来又回到兰陵。绍生了开,开担任光禄勲。开生了閎,閎担任济陰太守。閎生了兰,兰担任吳郡太守。兰生了苞,苞在后汉担任中山相。苞生了周,周担任国学博士。周生了蟜,蟜担任蛇丘长。蟜生了逵,逵担任州从事。逵生了休,休是孝㢘。休生了豹,豹担任廣林郡丞。豹生了裔,裔担任太中大夫。裔生了整,整担任宇公齊晉淮南令。他们过江后居住在兰陵武进的東城里,生了三个儿子:雋、鎋、烈,烈担任济陰太守。鎋生了副子,副子担任州从事治中,副子生了道賜,道賜担任宋南臺治中侍御史。他生了三个儿子:尙之、順之、崇之。崇之字文偉,担任齐丹陽臨湘懿侯,他有十个儿子:懿、敷、衍、畅、融、偉、秀、蟾、宏。
    懿字元達,是长沙宜武王的称号。衍,就是梁高祖皇帝。他们的后代子孙被称为齐梁房。中山相苞的九世孙卓,字子畧,他的女儿是洮陽令的女儿,并成为了宋高祖的继母。卓生下了源之,字君统,担任徐、兖二州刺史,继承了陽縣候的封号。他们的后代子孙被称为皇舅房。源之生下了思话,他担任郢州都督,被封为陽穆侯,他有六个儿子:惠開、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蒨。惠蒨是齐的尚书。他生下了價,字茂权,担任梁侍中。價生下了引,字敬休,是陳吏部侍郎。引生下了德言,是唐秘書少監。德元生下了沈,是大子洗馬。沈生下了安節,他担任相王兵曹㕘軍,有三个儿子:长子至忠,相中宗睿宗;次子元嘉,謙議大夫;幼子廣徽,工部員外耶。至忠有三个儿子:衡、衍、隨。这就是皇舅房的家族谱系,而齐梁的家族至今仍然非常兴旺。
    长沙宣武王有七个儿子:業、藻、象、猷、朗、軌、明。明字靖通,是梁貞陽侯,他的曾孙文璟是湖南司馬,生下了两个儿子:元祚、元禮。元祚是平鄉侯,他有两个儿子:誠、諒。誠是司勲員外,諒是汝州刺史。元禮是湘州刺史,他生下了四个儿子:噦①[左言右歲]、諼、詮、纂。噦①是商州刺史,諼是鄂州刺史,詮是大理評事,纂是汝州刺史。諒生下了直,是給事中,直生下了策、節,策是檢校員外,節是邵州刺史。他有三个儿子:懈,字應之;鄴,字啓之,相宣宗,他是峴的第三个儿子。懈的儿子是説,字僧弼。鄴有五个儿子:晏,字季平;滉,字文度;昌,字光祥;黯,字中蘊;曉,字象文。这就是长沙宣武王的后代。
    梁高祖有八个儿子:統、網、續、繹、綜、績、綸、紀。統是昭明太子,綱是簡文皇帝。昭明太子有五个儿子:歡、誉、詧、欶③[上欶下言]、䛓。歡被封为豫章安王,詧是后来的梁宣宗皇帝。宣宗有四个儿子,第一个是明帝巋,第二个是岌,第三个是安平王岩,第四个是吳王岺。明帝有五个儿子:长子琮是隨莒国公,次子璟是秘書監,三子琢[瑑]是晉陵王,四子珣是南海王,五子瑀字时文,他是唐太宗的宰相,被封为朱國公。琮生下了鉉,他担任集州刺史。晉陵王琢[瑑]生下了欽,他担任貝州刺史,欽有两个儿子:昉和昭。南海王珣的长子叫钜,钜有两个儿子,长子嗣德担任銀州刺史,他有孙子叫炜。次子嗣業是鴻腫少卿,被封为瑯琳郡公,他有一个儿子叫希諒,担任黔州大都督。南海王的次子叫鈞,他担任大子率更令,他生了一个儿子叫灌,字玄茂,担任渝州刺史。灌有两个儿子,长子仲豫担任絳州刺史,仲豫生了三个儿子:贲担任侍御史,孚担任均州刺史,晉担任汾州刺史。晉有三个儿子:遇、颙、异,其中颙是東川行軍司馬兼御史大夫,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漸,次子泳。异担任起居舍人。灌的小儿子叫嵩,他是唐元宗的宰相,他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華,他是唐肅宗的宰相。華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恆担任殿中侍御史,恆生了俛,他是唐穆宗的宰相。華的次子悟担任大理司直,悟的长子叫倣[同仿],字思道,他是唐懿宗的宰相。倣的儿子叫廩,字富候,担任給事中。廩有三个儿子:須[一说顷]、益、熲,其中須字子登,益是南州團練推官,穎字子光,是慶支巡官。須的儿子叫愿,字文恭。丞相嵩的小儿子叫衡,他担任太僕卿、駙馬都尉,他也有三个儿子:鼎,担任駙馬都尉;曰復;曰升。復字復宗,他是唐德宗的宰相,升担任太僕卿。丞相復有两个儿子,长子儉在元和年間观察湖廣,次子叫偡。駙馬都尉的小儿子叫升,他有四个儿子:佐、佩、儒、偲,他们都是南海王的后代。
    宋公瑀有三个儿子:鋭、锴、鈗,其中鈗担任駙馬都尉。鋭是太常鄉生,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守业担任衡州刺史,次子守規,幼子守道。守业的孙子建担任黔中觀察使。守道的儿子叫籍,担任襄州刺史。守規的儿子叫沔,他担任劔南西川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鋭的儿子叫恕,担任虢州刺史,恕的儿子叫定,担任太常少卿。这些都是朱公稱的后代。
吳郡王岑有三个儿子:瓒、球、琩。瓒的儿子是文朗,他担任秘書監。球的儿子是繕,他担任衢州刺史。琩的儿子是缮,他的孙子是憲,担任毫州刺史。这些都是齐梁房的后代,可以在宰相世家表史中找到。
    官贊赞叹说,萧氏家族连续七代有八位宰相,这是非常盛大的事情,其他家族都无法与之相比。这实际上是祖宗积累善行的丰厚回报。吴郡王的后代中有人在潭州长沙做官,于是就在那里安家。潭州长沙的萧实是吴郡王之子球的后代。
    在唐末五代时期,湖南因为马氏的动乱,文元先生和他的四个兄弟共同占卜,寻求一个安身之地。他们得到了坎卦,于是他们向天祈祷说:“要避开这场乱局,最好是换个地方。”占卜的结果说:“遇水则止。”于是他们选择了一个吉利的地方,一同在泸源定居下来。
    过了一年多,文元先生和他的兄弟们分别迁徙到其他地方,而文元先生则迁徙到大塘下,在塘边建造房屋,在塘上建造亭子,并将亭子命名为“星潭亭”,以表示不忘潭州星沙的祖先。
    文元先生有两个儿子:叔澄和叔济。他有四个孙子:儼、保、儀和仁。文元先生的后代在吉州繁衍生息,形成了五个分支。现在吉州的萧氏都是齐梁房的后代,如九江、峡江等地的萧氏都是他们的支流。
    然而,观察螺陂九江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到武寧长官的儿子文煥,字叔晦,被封为大理评事,他有五个儿子。他的弟弟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人被赠予工部侍郎的职位,名叫良輔,他的儿子是定基、世基、化基。定基在宋仁宗朝做官,被称为真御史,他的后代非常繁盛。
    观察各个家族的谱系,他们各自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分支,但对于更早的祖先则没有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先逐渐遗忘。尽管如此,吉州的萧氏家族仍然居住在滨水之地,如江、汉、源、陂等地,他们的后代繁荣昌盛,与过去相比仍然如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占卜时得到了吉兆的结果。

萧湖北黄陂萧氏宗谱第14册-1,内部P28~32页

点赞(158)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