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圣天子嘉庆十有三年(公元1808年)岁次戊辰麦秋月吉
岩前十二代嗣孙承昊拜手稽首言
简体
我听说族谱,是用来记录我们的祖先和家族的。古书上说:“从仁爱之心开始,推广到亲人,再推及到祖先,再到更远的祖先,一直到最初的祖先,这些都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横渠先生在他的《西铭》中写道:“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与我有关系。”这就是说,整个世界都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族谱。君主,是我们父母的宗子;大臣,则是宗子家中的辅佐。因此,朝廷也都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族谱。乾代表父亲,坤代表母亲,那么,连天地都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族谱。从我们自己推及到整个家族,再推及到天地,朝廷,天下,都成为我们的族谱,这族谱就太大了。
我们萧姓家族,相传是微子启公的后代。从秦汉以来,我们家族有时显赫,有时衰微,分散在各个地方。因为时间久远,很多历史细节已经无法详细考证。自从证三公迁移到福建,居住在廷平属邑。再传到颜公,再传到盛公,他们迁到了汀州归化夏阳。四传到朝九公,五传到胜八公。胜八公生了十个儿子: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他们各自选择地方居住,分布在三十多个地方,人口不下数千。其中小七公生了太乙公,他是我们在岩前开基的祖先。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二世,四百多年了。
我追溯过去,耳目所能及的地方,近处就是我们家族。现在子孙日益繁衍,但家谱却缺失,使得亲疏长幼的关系变得模糊,这让我深感忧虑。韩忠献曾经说过:“慎重对待家谱,不忘祖先,这是最大的孝道。”古书上说:“尊重祖先,所以尊敬宗族;尊敬宗族,所以团结族人。”这是我们的根源和本源,怎能不念念不忘呢?
于是,我联合族兄承儒,房兄承训,召集各房的叔伯兄弟,在祠堂商议。我们取承儒所集的谱稿,互相考证,详细明确世系,然后刻板印刷。这样一来,亲疏长幼的次序就清楚了,小的不能冒充大的,年轻的不能欺凌年长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心自然产生,吉凶喜庆的聚会,儺歌赛舞的时候,大家都互相礼让。先人的功德因此得以延续,而横渠先生教导我们的意思,也大致没有违背。我因此写下这些话,用来告诫后世的子孙。
岩前萧氏“河南家谱弁言”,内部1~4页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岩前萧氏河南家谱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