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光緒嵗在柔兆閣茂月在窒
十七世孫良瑾敬撰於 宗祠之南軒。
简体
家族有族谱,就像国家有历史书籍一样。历史书籍会褒奖或批评,但族谱只记录美好的事情,不记录恶行。族谱的作用是收录祖宗的后代,以此来激励和劝勉子孙。我们的家族从江西迁移到湖北,经历了二十一代。始祖居住在冈邑中和乡的沙洑口,后来分支迁移到陂南盤龙城和灄口,最终定居在高车畈良辰的几个村庄。
从元朝到明朝,再到现在的数百年里,每一代都有杰出的人才。然而,在明朝末年,因为战乱,族谱失传了。从二世祖开始,家族单传了七代,直到第八世时,分为鳳亭和鳴楚两支。嘉庆戊寅年,我们开始创修家谱,而鳴楚公的后代又等人在外纪中详细记录了鳳亭公这一支的情况。族里的先贤根据这些资料进行了修订,采用了“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原则,以武嚳公初迁为始祖,以二世祖为大宗。以下是如何继承高祖、会祖、祖、禰的宗法,以及谁迁移到了哪里,谁继承了哪一支,都可以根据族谱来考察。我很庆幸我们的祖先如此重视族谱,使其能够传承至今。
然而,时光荏苒,已经过了七十多个春秋。虽然过去的事情可以依据族谱来确认,但未来的事情却担心无人传承。回忆起同治甲子年,宫詹汉溪兄辞官回乡,重新督修族谱。先君曼才公勤奋地进行了编辑,但最终未完成就离世了。先君在临终前嘱咐我说:“尊祖敬宗、团结族人,是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等你学业有成时,千万不要忘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但旧谱已经模糊不清,新谱的完成还不知道何时能够实现。在光绪甲申年的秋季祭祀时,同年份的户首等人倡议重修族谱,于是推选了督修、协纂、采访、会计等人员,大家齐心协力,使得重修工作顺利完成。
这似乎可以告慰先人的在天之灵,但仍然遗憾的是,户访家諏仍有很多缺失。比如玉册公孝章一张纸中,有三十位先辈的考证无从查找;瓊生公支下的运益两派,名存实亡,令人痛心。近支的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远支的情况呢?就像春秋时期的夏五郭公一样。然而,即使同族的贤人哲士共同努力,也难免会有疏漏和错误,这使得美好的族谱仍然有所遗憾。我对先君的嘱托有所辜负,希望后来的仁人孝子能够预先登记族谱,代为续写,以告慰先人,不要像我这样有所缺失而最终无法弥补。如果能够这样,那就太好了。这就是这篇序文的目的。
光緒嵗在柔兆閣茂月在窒
十七世孫良瑾敬撰於 宗祠之南軒
萧湖北黄陂萧氏宗谱第14册-1,内部P46~48页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湖北黄陂萧氏宗谱续刋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