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世有磊落奇特非常之士類多爲祖宗厚植 深培所積而亦山川淸淑間及之蟠結有以 致之如余所聞蕭氏世蘭先生之鴻聲駿譽 竊不禁重想其人焉 先生世出蘭陵自少 負奇姿其大 父鳳瑜公有隱德父魯儒以 宿學困童軍淵源所漸至 先生造詣絕人 甫踰弱冠縣府試第一院試復以首案補諸 生本朝諸名公指間可屈求之近輩住往難 之其後志奇好古淡進取不屑屑制舉業而 遂以一袗老啟厚周愼和平正直殆所謂不 文繡而華者乎德配 李孺人生子二孫支 叠挺享壽八十七邃谷幽巖每毓奇碩堪入 耆舊傳惜余以後輩不及奉杖履僅得耳熟 其餘徽約略誌之葢不勝高山之仰云
前鄉貢進士候選儒學司訓
姻眷晚生論菴李友杜頓首拜譔

简体

世间才华横溢、非凡之人,多是由祖先深厚德行的积淀而来,而这其中也有山川清秀之气的滋养。像我们所听闻的萧世兰先生那卓越的声誉,不禁让人对他的人格魅力产生了深深的敬仰。 先生出生于兰陵世家,自幼便天赋异禀。他的父亲凤瑜公是一位有德行的人,而他的父亲鲁儒则是一位饱学之士。这种深厚的家学渊源对先生的造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生年少时便在县府试中获得第一名,院试中再次以首案补诸生。本朝的诸多名公对他赞赏有加,然而在同辈人中他却鲜少受到推崇。这可能是因为他对制举业的淡漠,不屑于追逐功名,而更专注于淡泊名利,为人正直,以一袗老啟厚周愼和平的生活。 他的妻子李孺人生了两个儿子和众多孙子,他们都聪明且长寿,这足以证明先生家族的优良基因。他们生活在幽谷和深山之中,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这些人才足以编入《耆旧传》中。可惜的是,我作为后辈未能亲奉其杖履,仅能耳闻其事迹。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不住对他的崇高品格表达敬仰之情。这可能是因为我心中那种对于高山景行的向往吧!
前乡贡进士候选儒学司训
姻眷晚生论庵李友杜顿首拜撰

蕭氏三修族譜 文选堂 [7卷,首1卷],内部P88页

点赞(12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