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金门开族志

萧氏来金门已有一千余年,《金门县志》载:「萧氏入闽甚早,唐随牧马监陈渊来浯者,萧亦其一,其裔无考。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一年) ,有刺史萧曦,避乱入闽,居于长乐,其裔孙潢,于宋初迁温陵(泉州),卜居泉州萼辉铺,数传至明初,有萧造端者(字仲青 ),始入浯。又有萧一郎者,原居晋江岑兜乡,孙彦定、彦友迁徙来浯,定居沙尾·分居东萧、东珩、后园、前水头、后浦、下市等 处。明初入浯有造端公・渓逸氏为其后裔。一郎公彦定公在砂尾、彦友公在东萧开基、清朝有渐氏选入后浦・公元一九四九年国 共内战,有传基、敦枢来金门。至目前为止,在金门,萧氏男丁约四十余人。

造端公、一郎公皆为唐刺史萧曦裔孙,明初来浯开基。 一郎公原居晋江岑兜乡,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子孙移入南安十四都古荣,其孙彦成之孙住古荣、彦定移沙尾,彦友移东萧,其后裔又 移萧厝(在蔡厝旁、东珩等。传至数代,在十五世纪后,明代海贼倭寇在福建沿海掠劫,金门饱受蹂躝,史不绝书。依《沧海纪遗》 记载,明嘉靖庚申年三月廿三日(公元0年),漳贼结倭寇等自料罗登岸,据平林诸社,十八都(今金湖镇)之人民庐舍,所存无几。复攻阳 翟,乡人与抗,又堵官澳,十七都(今金沙镇)存者无几。而后又转掠后浦,十九都(今金城镇,金宁乡)亦亡矣!绎骚至 五月间,倭贼囊满壑填,装船北游。匪难始终凡五十又一日,抄劫掠屠者一万四千余人,村社尽为墟,是为金门大浩劫,称 「庚申之变」。萧厝位于平林与阳翟之间,可能在当时几成废墟。时本族所居之砂尾,址在金沙国小附近。彦定公族裔如进士复阳公、 都督琛公、本阵芳副公移田墘,八世见心公(讳复阳)之子,其五兄弟在那时俱往漳州。造端公八世孙胜裕公移大嶝田墘。而萧 厝已成废墟,今仍可见断璧残垣,令人不胜嘘唏!据闻萧厝有一户,在「八二三炮战」时(公元1957年)搬离,转民享、阳宅而迁居台湾。

东珩四面环林,不易被外人发现的一个隐闭型小村落。 彦友公族裔选择东珩可能与避贼寇有关。 据亚金叔公口述,时七世确轩公、八世云九公过世,葬小径附近。 东珩萧氏族人抽签,输的人带一本族谱,移后园住,以便守墓。 并可推测东珩约在古荣七、八世开基,后园八、九世开基。 其后族人再移后浦丶前水头丶下市等,其族裔再转澎湖。 今年亚金叔公带领族人到太武山山麓拜谒确轩公丶云九公二封茔,让淹没半世纪的祖茔重见光日。 后园的萧氏历代祖先,尽心竭力守护祖茔迄今已四百余年,而叔公也无忝所托。

我们要向叔公致最高敬意,太武山山内尚有几座祖墓,如「美人照镜」、「鸡笼山』」等等,有待我们去寻找。

明末郑成功以金门为反清复明的基地,至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清兵入金门,拆城垣,焚毁房屋,搜刮财物,发掘坟墓,斩刈树木,并悉迁沿海居民于界 内,岛上无人烟,为「癸卯岛变』或称「迁界之惨」或称「沧浯变乱」。十六世文正公文珪公作《金沙萧氏家谱》,内有文:「明季 兵燹而后迁流不一,不无砚山坠泪之悲,樵童渔父之叹耳!阭章公序曰而无如明季东迁而后二乡鸟散,书湮没,修之无可修者。族人纷纷外移 避难,如尔缉公于康熙丁巳年公元7年自浯洲渡海至澎湖白沙港子之南为「港子南萧派」。到澎湖开基有尔宰公迁徙澎湖沙港子之北为「 港子北萧派」、及尔丑公徙澎湖湖西乡为港底开基丶尔攀公徙澎湖白沙乡城南开基等。尤为难能可贵,尔攀公派下裔孙浯洲萧氏十九世(古荣廿一世 )俊伟博士远从美国来函,惠请现任金门县长李炷烽先生协助寻根,目前已保持联系,实为祖先之余荫,家族之荣幸也。澎湖族谱由业溪公于康熙卅七年 戊寅(公元2年)所修,留下萧氏在澎湖开基的史迹。在亚金叔公的印象中,后园族人有六兄弟,其中箫六移到高雄、萧得至澎湖,另四兄弟 留后园,箫六是否即为古荣十世尔超公讳六,有待考证。

清嘉庆廿五年(1820年)端午,东萧支派,十六世文正公、文珪公重修族谱,道尽修谱之辛酸。 族仍保存完整,可惜迄今已逹一2年未再重修。 浯洲其它萧氏族裔未曾见过族,或曾重修,却已散佚。 清初,各村亦有族人迁移台湾,清中叶后,至同治,光绪年问亦有移至新竹北门等。 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台金海线中断,其后至公元一九四九年止,金门居民经厦门迁南洋甚多,金门因有「华侨之乡」美名。 萧氏去南洋如东萧族人到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珩族人至印尼、马来西亚等,下市族人到新加坡,前水头族人至印尼等。 至目前为止保守统计,浯洲萧氏族裔男丁在菲律宾约二十位、马来西亚约六位、新加坡约三十位、印尼约二十位、美国约十位等以上。 台湾光复后,在民国卅五年左右,有澎湖或高雄宗亲组团自行开船返金祭祖。

民国卅八年古宁头战役,金门成为中华民国的前线,军事管制长达四十余年。 金门、厦门海路中断,滞留大陆萧氏族人无法返回。 民国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战」(公元0年,历四十四天,中共发射数十万发炮弹。东萧数户移至台湾,随后金门子弟可籍当兵丶升学至台湾 。迄公元二○○○年止,几乎每户人家有一半以上人口移到台湾就业定居。一九四九年后在台湾萧氏族裔男丁约一百二十位,在此之前,明末 清初,到澎湖、台湾的族裔现尚无法统计。

一九八七年后两岸关系和缓,公元二○○一年元旦,金门太武轮航向厦门,中断半世纪的两门,终于再度启开。 海内外的族裔归乡更加便捷,今年十月十八日,旅菲律宾宗族德宗叔公,族叔廷芳循当年出洋的路,回头走一趟返乡之旅,由厦门回到暌违已久 的故乡,内心有难以言喻的兴奋。 金门、厦门这条水路,对早年的乡亲而言,是一条充满了辛酸血泪的离乡之路。 但在可预期的未来,金厦这条通路,又将为金门的发展开启无限的契机,金门子民可以如过去乡亲循着这条路到厦门观光、升学、就业,未来萧氏亦将随 时代的演变,融入大时代的脉动之中。

在金门的萧氏村落可看到古荣衍派,乃始祖一郎公之徙是乡也,性行容谨,为人古朴,乡之人于是爱而慕之,故号之曰古荣公, 此古荣之名所由来也。

点赞(11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