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兰陵萧氏二书》整理与研究下载地址在文末。
题名:兰陵萧氏二书: 兰陵萧氏本宗世系考一卷,兰陵萧氏保世滋大录三卷,序一卷:[婺源]
作者:(清)江永纂修
版本:清乾隆18年(1753), 刻本,补刻.-清乾隆11年[1746]
居地:江西, 兰陵
堂号:永思堂
先祖/名人:始祖:[春秋]萧大心; 先祖:[唐]江祯; 分支祖:江董; 分支祖:江威; 名人:[清]江永
摘要:是谱属研究性质,叙事自得姓祖春秋宋国萧叔大心起,至唐末祯易姓江,其子董、威由歙县黄墩分迁婺源和开化止。广徵博引,对其源流世系、功名事迹,详加考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清代经学家江永即出是族。
书名据书名页题,书名页题永思堂藏板。正文半叶10行,24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黑单鱼尾,有句读。书名页:“本宗世系考保世滋大录”。本宗世系考一卷,保世滋大录二卷。卷首江永撰《兰陵萧氏二书序》。线装。
徽州江氏族谱。始祖:(梁)统,字德施,始迁祖:(唐)祯,字德素。始祖萧祯自唐季迁歙,已易姓为江。
国史与家谱的双重变奏——江永《兰陵萧氏二书》整理与研究
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法制度的实施则是以宗族为基层组织,外借政权的控制而对民众加以管理,进以维系乡村社会的稳定。宗族社会是人类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形态遗存,其作用在于统摄族人,序人伦之美,敦孝悌之义。
而要维持这一数千年的传统体制,则撰修家谱、统摄宗谱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苟昭穆紊,而名分失序;亲疏隔,而情爱不通。方圆相合,而判然不相联属,秦越相视,而邈然不相关系,则路人而已矣,何族之有?”进而言之,如果不论血缘伦理和国史家源,则中国的传统思想、民族文化以及国民的凝聚力,就无从说起。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江永《兰陵萧氏二书》整理与研究—国史与家谱的双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