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无奇不有,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终于写出了一本220万字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该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1960年代末﹐陈历甫就收集姓氏的正确读音﹑来源。转业后﹐被分到遂宁市档案馆工作﹐他便利用业余时间一头钻进了文山书海浬﹐在假期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氏﹐并用古今中外的书法名家的字体来书写所载姓氏。陈历甫的《中国姓氏书法大词典》记载了10129个姓氏﹐包括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例如﹐外面一个“广”字﹐里面一个“米”字这个姓﹐是遂宁市安居镇和内江市安岳县等地的四川土著姓﹐字典里都查不到。他收集的姓氏无奇不有﹐连“1”,“﹑”都是姓。“1”是河南的土著姓﹐棍的异体。“﹑”也是河南的土著姓﹐是主的异体字。该词典里收集的姓氏﹐就连“一﹑二﹑三……九﹑十”,“壹﹑贰﹑三……玖﹑拾”都是姓。所有的姓氏均注明了来历﹐例如﹐涪陵当地的“抑”姓﹐原是三国时代的司马懿的后裔﹐“抑”是懿的异体字。另一个复姓“陈没”就是太平天国大将石达开的后裔。

《百家姓》的由来与影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沉韩扬﹔……”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熟悉这样的四字韵语。就连“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至少也听说过“百家姓”吧﹗每个人的姓氏﹐作为个人符号的首要部份﹐作为家族的特别标志﹐跟跟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是从北宋初年《公元10世纪)以来就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并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读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年的历史了。

但是﹐鼎鼎大名的《百家姓》究竟是何人所作﹖何年成书﹖何地初版﹖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根据明﹑清以来许多学者考证的结果﹐《百家姓》很可能是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今浙江省杭州一带)某位无名儒生编辑加工而成的。

最早在文字记载中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他曾写过《秋日郊居》诗三首﹐第三首写道﹕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诗下有作者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由此可见﹐早在宋代﹐《百家姓》已很普及了。

《百家姓》开头的“赵钱孙李”一句﹐是因为宋朝皇帝姓赵氏﹐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氏。宋代有学者认为﹐孙”是王妃的姓氏﹐"李”则是南唐国君李后主的姓氏。所以有这样的排列次序。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刻字印刷的《百家姓》版本﹐是元代(公元14世纪前叶)刊行的﹐由汉字和蒙古字注音相对照。但是﹐元代刊行本还不完备。流行于世的《百家姓》直至明代才定型。《百家姓》通行本共收录了438个姓氏﹐其中﹐单字姓408个﹐编为102句﹔双字姓30个﹐编为15句﹔最后再加上一句“百家姓终”﹐共有118句﹐472个字。大约在清代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增广百家姓》﹐共收录单字姓444个﹐双字姓60个﹐以“百家姓续”四字作为结句。目前所能见到的清代刻字的各种《百家姓》的版本﹐文图并茂。每页上方有图﹐画些历史名人﹐标出姓名﹐注明郡望(其望族--有声望的大家族的发祥地或籍贯之所出)﹔下方把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念起来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像一首抑扬顿挫的四言古诗﹐使人喜闻乐道﹐便于诵读和记忆。

历代出现过不少《百家姓》的改编本﹐如明代末年黄周星编著的《百家姓新笺》﹐清代以康熙皇帝名义编写的《御制百家姓》﹐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丁晏改编的《百家姓三编》等等。这些“新编《百家姓》”在编排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且皆有独到之处﹐但终究未能将旧本加以取代﹐足见其生命力是何等的强。《百家姓》不仅世代流传于汉族之中﹐甚至兄弟民族中也出现过《百家姓》注音译本﹐如《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等。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单字姓氏﹕3730个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四字姓氏﹕9个五字姓氏﹕3个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别是许多复音姓氏﹐早已从历史上消失。又据80年代统计﹐现在使用的汉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沈阳市有1270个﹔武汉市有1574个﹔重庆市有1245个﹔成都市有1631个﹔广州市有1802个。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个。另据报导﹐目前台湾省近两千参佰万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个。从这些资料推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亿使用汉字姓氏的人口中﹐现存的姓氏数量约为三千个左右。

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材料表明﹕中国汉字姓氏中﹐以李﹑王﹑张三姓为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9%﹑7.4%和7.1%﹐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的100个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沉﹑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个姓氏总计占人口的87%﹐而前19个大姓占人口一半。

但从各个省﹑市单独看来﹐姓氏分布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北京市户籍卡片中﹐王姓人口竟占10.6%﹐李姓﹑张姓各占9.6%﹐刘姓占7.7%﹐以上四姓共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赵﹑杨﹑陈﹑徐﹑孙﹑马﹑吴﹑高”等12姓﹐共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

在台湾省﹐10大姓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他们占台湾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姓氏趣闻请问﹕您的姓该怎么念﹖有些特别的姓氏用字﹐各有两种读音﹐表示两支不同的姓氏。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有询问本人﹕“您的姓该怎么念﹖”这里有个原则﹕“姓从主人”﹐就是说﹐应该按照本家族世代相传的读音﹔万不可自以为是﹐错读错认。(在其他国家﹐别的语言中姓氏读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特别的姓氏用字是﹕乐﹑覃﹑镡﹑盖﹑召﹑郇﹑隗﹑贲。分别说明如下﹕乐姓分两支--①读Yue(音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华北一带﹔②读Le(快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南方。覃姓分两支--①读Tan(音谈)﹔②读Qin(音秦)﹐多为广西壮族姓氏﹔镡姓分两支--①读Tan(音谈)﹔②读Chan(音蝉)﹐主要分布在四川一带﹔盖姓分两支--①读Gai(音概)﹔②读Ge(音葛)﹔召姓分两支--①读Shao(音绍)﹔②读Zhao(音兆)﹐是云南省傣族的姓氏﹔郇姓分两支--①读Xun(音荀)﹔②读Huan(音环)﹔隗姓分两支--①读Kui(音奎)﹔②读Wei(音伟)﹔贲姓分两支--①读Ben(音奔)﹔②读Fei(音肥)。准确地用普通话拼写出姓氏读音﹐对于国际交行和人名检索的机械化﹑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1979年6月15日起﹐联合国秘书处正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代替过去的“威妥玛式”旧拼法﹐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系语文中转写中国人姓名的统一标准。

萧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在台湾排名第三十位。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后为宋所并,宋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兼有功,封于萧,子孙因以为氏。按萧姓出自姬姓,是古帝王喾的后代。喾的后代有一个叫仲衍的,是商末名臣微子的胞弟。仲衍的后代大心,是当时宋国公族弟子。宋国将领南宫万造反,杀死宋王,立公子游为宋君,大心率人拥立公子御说为宋桓公,并且杀死了南宫万和公子游,立了大功,被桓公封于萧,建立了萧国,史称萧叔。后来萧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们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萧。萧姓在战国时期,主要在河南,江苏一带发展。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天下,建立了南齐和萧梁两个国家,并且在北齐,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唐代,萧姓有人开始迁居福建,宋代时又有人迁居广东,清朝康熙年间,萧姓开始进入台湾。此外,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的契丹族萧姓,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在与宋朝对峙的辽国时期,曾经举足轻重。萧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兰陵,东海,广陵,河南,沛县,杜陵,武进,梅州,海丰等。

点赞(177)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