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我族二十三世萧国义等宗亲提议,二十三世萧国元与二十五世萧兰贵受族人委托,为溯本追源,到我族贵定旧治、史家庄、把平司、竹林堡、猴场堡、章堡寨、大山、小虎场等地收集族人提供的墓志铭及碑文记载,并查阅相关明、清史、地方志,与相关异地萧氏同宗资料对接,并于2008年清明期间不辞辛劳日夜兼程,驱车几百公里前往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二哥(官)寨、毕节织金县城,得到毕节、安顺地区萧桂林、萧明伦、萧文仲、萧成庞等宗亲的热情接待,并提供族谱资料参考,通过收集我族仅存的文字资料、已毁宗祠的碑文、十三世祖的墓志铭记载,相传我入黔始祖系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随傅友德、沐英调北征南入黔,把平司承袭始祖武略骑尉,世居把平寨分辖一方,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人氏,与萧授公的子萧英(英略将军)、其孙萧镇(武略将军)谐音,官名也相同(安顺支系入黔一世祖萧授[字安民]公之孙萧镇[与真或贞]有地方谐音,祖孙三代分别为萧授、萧英、萧镇,分别被明皇浩封英略、武略、车骑将军)。但我支系入黔时间较早一些,贞公与授公按双方资料记载为同代人,都是随元帅傅友德南征入黔的,不可能是授公孙辈。

而按清樑公记载的话我支系是北宋年间就早入黔进驻把平司(营)的,并从明万历年间查的《贵州通志》来看,萧贞公为土著,说明在明初洪武年间,我族就已经早在把平司居住了,是否安顺平坝萧授公(或许就是萧贞公)也是萧清樑的后裔,因各分支所修老谱都已遗失,且年代跨度相当大,完全皆有可能记误,按迁徙及征南路线图来看,从中原过湘征云南首先经过的是贵定(贵定盘江小堡、竹林堡等是明初早期屯堡处的古驿道)后方可从安顺往南征。很多史实还待今后挖堀资料后方能佐证。

现成此谱在没有找到史实、古迹、碑记等资料佐证的情况下,暂不能随便与安顺平坝支系成谱对接,将留给后辈继续追溯考证。修成此谱特别感谢我族人共同摘录碑记、家族外嫁姑太提供部份老谱,23世萧国元宗亲整理的墓志铭、祠堂碑记等资料,并也还要感谢安顺支系萧桂林、萧明伦等宗亲的大力支持以及提供的族谱资料参考,是我们支系族人及其他同宗支系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萧氏族人几年的心血,请各位族人妥善安全保管,造福后代!

一、宋景阳治理蛮州

    宋景阳,北京直隶真定府人氏,于后梁太祖开平五年(911年)四月八日生于山后,自幼聪明好学,舞墨习武,广交绿林朋友,因祖上在朝为官,从小就有一颗保家卫国,为民造福的抱负。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八月,投军后唐为副军,舅父李克用命其征后梁,伐后汉。由于长期的军旅生涯,使他在实践中熟知行兵布阵、调兵遣将之法,深受朝廷爱载。后晋高祖元福元年(936年),授任参府,娶妻徐氏,生七子一女,在家研习兵法,舞枪弄棍,个个英武潇洒,舞艺超群,盼有朝一日报效国家。北宋太祖六年(973年),助太祖灭后汉兴宋室,授武昌都总管,招武大将军。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五季中原多变,南疆狼烟四起,广右(广顺)都匀等处诸夷为乱,各州府县深受其害,南疆告急,朝廷急诏宋景阳率七子一女南征。临行,皇上曰:汝等父子,待南疆平定后,可长期留守,子袭父职,世袭罔替。景阳领旨,率师南征,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景阳平定广右、都匀等处,坐剑枕戟,矫箭空弦,斩杀抚绥,恩威并施,仁政远播。柳州、庆远之民多归附之。苏、兰、高、赵、周、蔡、容举族附之。阵容扩大,兵力日盛,声威远播。同年,逐乌蛮普贵于黑羊菁。大军乘胜前进,旋平蛮州,夷民四散,隐居山林,乱遂平。

是年,军民休养生息,开荒种地,屯兵固守。朝廷设宁远军蛮州总管府(同知衙),以宋景阳为宁远军节度使蛮州总管府都总管。这样,就结束了宋鼎(不是宋景阳直系祖先)长期叛服不常的混乱局面,开创了近三百年安定团结、和平共处的和谐社会。

    继后,景阳七子一女,分兵把守,各治一方,与民和睦相处,休养生息,共创文明。各地夷民,心悦诚服。其后,子孙繁衍,与苗同化,成了南疆少数民族的一分子。到南宋绍兴年间,赢得了南宋朝廷的信任、百姓的拥护和尊敬,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时值金人南侵,南宋迁都临安,汉人西走,给宋氏于朝廷得以接触的机会。因此,宋景阳的七子一女的后裔才得到封赐,明确了政治地位,各授铜印一枚。绍兴二十一年~二十八年(1152~1159年),朝廷先后赐七子的后裔宋锡华等为宣抚使、安抚使,即:

    七司:喇平司(存孝) 草塘司(存弟) 蜜纳司(存忠) 新天司(存信)  麻哈司(存礼)   乐平司(存义) 平伐司(存廉)

    八营:把平(存耻)---宋景阳之女,女婿萧青良(手抄摘录《宋氏家谱八五版》)

     此乃宋氏七司八营之由来。(或七司八印)

二、宋景阳简介

宋景阳(911-987),宋朝初年蛮州(今贵州开阳、贵阳市乌当区一带)人。土著豪长。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景阳奉朝廷派遣平定广右壮族有功,被授予"宁远军节度使、蛮州总管府部管"。从此,宋氏实力大增,遂驱逐乌蛮罗氏,夺得矩州(今贵阳市),设大厅谷落总管府,将罗氏鸭池河以东属地全部占领,形成雄长一方的封建大领主,史称"水东宋氏",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宋景阳逝世,赠太尉,谥忠成。朝廷录其功,俾子孙世爵兹土。

悠悠岁月,如过眼云烟。民族的族属变化,在历史特定的条件下,是会转变的。正如夜郎王族后裔,几百年前被分到苗族地区当土司,于是乎,便融入当地苗族群体中,成为今日的苗家人。宋氏,又何尝不如此!

宋景阳生有七子一女,都是土司官,俗称七司八印,或七司八营,因为女婿是带兵打仗的猛将,未封到地方当土司官,虽有印而无司治,只有兵营。这七司是:喇平司、新添司、小谷龙司、草塘司、麻哈司、平伐司(大、小平司)、乐平司等。这些司,有的中途废掉,原因是改土归流,拆司建县。存在最久的有喇平司,有530多年。

宋氏家谱记载应是:一司(宋存孝)喇坪落坝司、二司(宋存弟)草塘司、三司(宋存忠)密讷、清水司、四司(宋存信)新添司、五司(宋存礼)麻哈岩下司、六司(宋存义)乐平司、七司(宋存廉)大小平司、八司(宋存美)大谷龙司、九司(宋万慰)小谷龙司(分袭虎坠司之始祖)、十司(宋明举)虎坠司

八、九、十司为征讨后过来,故后入黔(不属原“七司八印”之列)。

三、宋氏家谱摘录

    入黔始祖宋景阳,时值中原多故,广右诸夷时结蛮为乱,奉命率师南征,封为宁远节度使,时有七子,萧姓为义子。八五版本(七司八印、宋景阳之女及继(义)子萧青良之后当此始),据老人传说:七司:一子一司、一印:即(女儿、女婿得印),八五版本为义子,传列八十六世,存耻一姓萧名青良,继女李凤英,各司都有地名,印是什么未传。(手抄摘录)

后查证:印即是兵印,管理军营(把平寨原为宋景阳的军营)。

    宋景阳的七子一女分别是:“存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女儿)”

把平司萧氏(名青良)既是宋景阳的爱将、猛将,原为义子,后实为女婿。宋景阳既为萧氏(名青良)的上司又是萧氏的岳丈。

至此之后,贵定把平司萧氏与水东宋氏世代为姻亲,至今世代不断。

四、最早入驻把平司萧氏年代推算

水东(现贵阳、黔南地区)宋氏与水西(现毕节、安顺、黔西南地区)安氏、思州、思南(现铜仁、黔东南部分地区)田氏、播州(现遵义、黔东南部分地区)杨氏并称为明朝时期贵州“安、宋、田、杨”四大土司,权治一方。明、清后纷纷改土归流。

把平司萧氏是水东宋氏“七司八印”或“七司八营”中分辖的一司。把平司末代土司萧来凤于清雍正八年八月十二日(西历公元1730年)改土归流(来源于台湾明清檔案工作室,《明清檔案》 卷冊:A045-026),辖管把平司约1750-975=7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至清雍正八年八月十二日(1750年)],历经北宋、南宋、元、明、清四朝。

按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朝廷急诏宋景阳率七子一女南征。以当时萧氏(名青良)为宋景阳爱将25-30岁推算,萧青良约生于公元945-950年间,其入黔进驻把平司至今约2010-975=1035(年),按25年为一代推算,至今约1035/25=41(代),加上萧青良本身为第一代,约42代。

点赞(139)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