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化

兰陵萧氏家規

人生須輟生事之半, 養一佳士教子弟為十年之計, 及有可望. 袁中郎戒友人書 曰: 河邊肉舖, 三叉港口, 恕非陶鑄學人之所. 蓋子弟讀書日有其人, 又貴有其地也. 夫挾妓賭博固如猛獸毒藥不可迎, 若杯酒清嘯, 偶爾為佳, 日日徵逐亦成惡趣.

姓氏趣闻之萧姓

历代出现过不少《百家姓》的改编本﹐如明代末年黄周星编著的《百家姓新笺》﹐清代以康熙皇帝名义编写的《御制百家姓》﹐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丁晏改编的《百家姓三编》等等。

乡耆秉常萧翁大人墓志铭(十八世萧培伦墓志铭)

蒋成丐余作誌,余幼随父官楚及冠归乡时翁已进六旬,其从前之为人故不甚考,然居故里,迁与翁其相见十余年毕现其 华,尚质崇俭、戒奢、而先事预谋、策无不中、知非阅历透支深术不能及深领服乃次君又出吾父在日撰,翁七旬寿序以相示,因更考其生平前人之懿行,因经后裔之孝思更笃,恐其親一生三辛苦,创垂不表而彰之,免以昭三来评也

萧氏郡望浅解

郡望,就是某地区居住的人中,地位最高的家族。有姓氏发源以后,由于迁徙的原因,同一地方居住的不可能是同一姓人。这些不同姓氏的人居住在一起,又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地位也就不完全一样。

江西西北萧氏源流序

自来分姓别氏者,或以国,或以封,或以官,或以邑,或以谥。其所由来者,远矣。吾宗萧氏系出微子,自大心公食采于萧因以为氏,相传至汉,而酂侯何公为一代宗臣,庆流苗裔。太傅望之公字长倩,为汉节中郎。帝察其明经持重,堪任宰辅,受诏领尚书事,像绘麒麟阁。

把平司萧氏望族赋

皇皇萧氏,赫赫姓族,融华夏三千余年之历史。始祖大心,受封萧国,以国为氏,螽衍二千七百余万之裔孙。回溯吾族,世代嬗递,系出微子,基肇商邱,宗立河南,郡望兰陵,乃先哲之苗裔,亦天潢之贵冑。

把平司萧氏与宋氏姻亲戚缘及“七司八印”之由来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五季中原多变,南疆狼烟四起,广右(广顺)都匀等处诸夷为乱,各州府县深受其害,南疆告急,朝廷急诏宋景阳率七子一女南征。临行,皇上曰:汝等父子,待南疆平定后,可长期留守,子袭父职,世袭罔替。景阳领旨,率师南征,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宋文天祥撰萧氏源流序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萧氏族歌──“兰陵颂”曲谱

兰陵是我家,汉相之俊裔,八叶世家传,光辉耀史册,萧氏为我姓,帝王之子孙,巍巍典型立,春满万年昌,播种九州扎根基,立业四海扬祖德,勿忘何公一脉传。兰陵 兰陵是我家,兰陵是我家。兰陵是我家,汉相之俊裔,八叶世家传,光辉耀史册,萧氏为我姓,帝王之子孙,巍巍典型立,春满万年昌,播种九州扎根基,立业四海扬祖德,勿忘何公一脉传,兰陵 兰陵是我家,兰陵是我家。

我国台湾仅存的节孝牌坊

萧氏节孝坊,位于台南市中西区,是我国台湾省台南市仅存的四大石坊之一,也是唯一仅存的节孝牌坊,现为台南市市定古迹。萧氏节孝坊位于昔日台湾府城西定坊海防同知衙门(二府口)前,是清嘉庆五年(1800年)时,清廷为了表彰贡生沈清泽的寡母萧良娘节孝了四十年所建的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