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晋江萧姓主要分布在安海镇后萧村、西垵村;东石镇萧下村、岑兜村;金井镇前垵村;池店镇旧埔村、华洲村、东山村。与福建大多数萧氏一样,皆推唐代江南刺史萧曦为人闽始祖。

据萧下村萧氏宗祠《萧氏由来与沿革》碑文记:“三十八世曦公为唐僖宗刺史,于中和元年辛丑(881)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卜居长乐,为人闽始祖。四十七世潢公少举进士,官户部郎中,由长乐携眷人莆,乃莆、泉萧氏之祖。四十九世绍公因避绍兴年号改名大振,官司法参军。宋高宗南渡临安,护驾至明、越二州。绍兴十八年(1148)修凤翼族谱。五十三世继发公,咸淳四年戊辰科进士,因直谏忤龙,谪泉州教授,居温陵,为泉州公。子孙分布泉郡晋、南、惠、同、安、永、德诸邑”。

  萧下萧氏最初以开基祖烟公居室为祀祖之所,其地处金山之麓,面临沧海江流,相宅者谓:“此地萃海嶽之英,诸山环拱,异日当有人文出”。族人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于其地建构祠堂一落,坐辰戌乙辛,“黝垩丹漆,庭堂门墙装饰为一代之规模。子孙春秋二奠,昭穆群序。俎豆馨香,月朔父老习礼其间”。嘉靖辛酉(1561)、壬戌(1562)年间,倭寇集结海滨,扰乱乡里,赖族人奋起巡护,祠堂未遭破坏。至天启壬戌年(1662),又续建下落及 廊庑。清顺治辛丑年(1661),滨海迁界,乡里毁尽,直至二十余年始复界。

康熙甲子年(1684)冬,族人于旧址重建祠堂,以祀一至五世祖。乙酉年(1705),由十二世孙时中、十三世孙广东程乡知县仕麟修《萧下萧氏族谱》,并上接凤翼祠堂编本宗支昭穆“德业隆千古,追源世克昌;尊卑名必正,昭穆序宜详。祖泽流悠远,宗支派孔长;承先开后哲,报本迪前光。孙子欣蕃盛,诗书乐显扬;人文从蔚起,姓字定标芳。科甲联金榜,簪缨满玉堂;心传期永绍,燕翼喜翱翔。”萧下开基一世字行自“宜”字开始。

宋时萧氏在泉州十分兴盛,至有“萧半城”之称,合族建祠堂于城中,“清源高插,桩楼卓侍,屏障远列于后,鼓旗飞动于前,如鸾之飞,如凤之舞”,祠因其形胜而称“凤翼”。而由泉所传支派悉以“凤翼衍派”为号。

晋江最大的萧氏村落是东石萧下村。萧氏立姓已2680多年,乃古代四大望族之一,裔孙奉西汉开国宰相萧何为一世祖。三十八世曦公与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自河南先州固始县入闽,居长乐。四十七世潢公携眷入莆田,五十三世继发公于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9年)入泉州,元朝至止四年,五十六世韦松公自泉州迁居晋江安海后萧村,生二子,长子煌居后萧,次子烟,择居萧下,其时尚有金、陈、岑诸姓杂居,而后萧姓繁衍迅速。萧下600余年间传衍了30世,现住人口6000多人,而分居于金井前坡、南安黄山、广东潮州、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传裔亦有数千之众。

祠宇原为三开间两落硬山顶建筑,重建时增建了双面护厝。大门匾镌“萧氏宗祠”4个大字,为国民党副主席、原台湾省“行政院长”萧万长手书。


点赞(239)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