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乃国之本,谱系家之根。树高千丈,源之于根,人延万世,始之于祖。历有有识之士和古今名贤,为中华民族国史家谱,呕心沥血为之撰修,且代代相传,使数千年史绩得以刊载,近百世之昭穆得以流传,此实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光彩照人的一页。国史以前辈之师,导后世之表。家谱则正本清源,明辨昭穆,以激励后人。
长沙萧氏支系近代始祖庆一公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庐陵徙居长沙,迄今六百余年,已繁衍24代,为得姓始祖大心、汉相萧何、唐相遘公一脉相承之后裔,相传近百代。自明、清,经民国至今日之共和,我长沙萧氏支系子孙继承先祖传统和遗训,竞竞业业,为国为民,亦代有可歌可泣之业绩,世有为族争光之传人。
清乾隆五十年间,先辈为辨昭穆、明世系,首修长沙支系宗谱,至民国七年,前后撰修四次。按三十年一修的惯例,五修应在1940年前后,而当时正值外寇侵华,我中华民族国难当头,全国一致抗日,修谱当须缓行。后又经国内战争和政治动乱,致使延搁迄今,已八十个春秋。八十年来,族人繁衍生息,或从学、就业;或避难、定居,经频频迁徙,今已省内外、海内外星罗棋布。上四修谱而健在者,百难寻一,萧氏族人视如路人者,已为常见。再不续修,我长沙萧氏世系即将无从上查下考,庆一公在湘经二十余代繁衍的数以千计的子孙,将不复有宗族联系,诸先祖在天之灵,定当含泪痛责吾辈之不肖。
入九十年代,邓小平倡导的开放政策卓有成效,内外日趋安定,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我族宗谱的五修提供了良好环境。值此海内外交流日益频繁,外出族人寻根问祖日趋增多的形势下,撰修族谱,此其时矣。
此次续修,族人代表重返江西庐陵、山东兰陵、江苏沛县和安徽萧县寻根问祖,获庐陵、高安族人支持,我长沙庆一公支系得以回归遘公为始祖的江西豫章宗派。抚谱思宗,感慨万千。念我萧氏,得姓于周;春秋赢秦,世不乏人;何助汉兴,名冠三杰;齐梁帝业,百世流传;辅唐八相,史所未见;宋元明清,再显赣湘;传家之宝,文忠直廉;萧氏子孙,渊渊不息于世矣。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兰陵堂长沙萧氏五修族谱五修族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