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縱無情未有不念其身之所自來者故無 論其人之智愚賢不肖有問以祖若父與其 祖若父之所自出而能歷匕言之者未始不 自以爲快夫苟茫然不知所對且渺然無所 爲稽則有不勝欷歔若戚者矣然則子孫之 願悉夫祖父與祖父之望其子孫之能。悉之 也亦情所自至也顧子孫之於祖父其傳近 者或可得之睹記其稱遠者亦或可得之傳 聞若夫歴世愈多厯年愈久爲子孫者無從 返而詢諸祖父爲祖父者亦無由起而告之 子孫則譜牒之修顧可以或缺哉我族自 太祖由吳遷楚相傳爲 鼎公之後其分處 於資湘間者或傳爲九房或傳爲十房余族 旦落之祖則 漢五公是也又傳至 從八 郎則爲我 壽登 星三房之祖上自 從八郎以前譜牒失傳世系難於稽悉爲子 孫者每一念及之未嘗不掩卷嘆息下自 從八郎以來迄今又幾何嵗矣其間支分派 别班班可考則惟恃有前後三修譜牒故也 夫予族之譜之修創於康熙己巳續於嘉慶 戊午 壽 登兩支再續於道光己酉前人 之用心于宗桃者亦詳且審矣然自己酉再 續而我支缺如生齒益蕃物故亦復不少往 往有舉其存殁干支而不能盡悉者於是闔 族僉議爲續修譜計葢將以繼 天眷 若黙 各前人之志使後人皆悉其祖父與其祖 父之所自出而不致茫然無稽也挺不才伴 食譜局竊見 從八郎公以前之不及深考 又幸 從八郎公以後之朗若列眉而嘆譜 牒之不可少也如是因又念自今以徃其世 代之相傳以次而至於千百萬世有非斯譜 之所能盡者又不得不需之於後人也勉贅 數語書於譜端蓋繼前人之志而以其祖若 父及其祖若父之所自出者悉之於後人而 又望後人之益悉之於後人也
例授從九品二十四世嗣孫
監修挺秀仙島氏謹敍
光緒二十年嵗次甲午孟春月穀旦重鐫

简体

人纵无情,未有不念其身之所自来者。故无论其人之智愚贤不肖,有问以祖若父与其祖若父之所自出,而能历数言之者,未始不自以为快。夫苟茫然不知所对,且渺然无所为稽,则有不胜欷歔若戚者矣。然则子孙之愿悉夫祖父与祖父之望其子孙之能悉之也,亦情所自至也。顾子孙之于祖父,其传近者或可得之睹记,其称远者亦或可得之传闻。若夫历世愈多、年愈久,为子孙者无从返而询诸祖父,为祖父者亦无由起而告之子孙,则谱牒之修顾可以或缺哉!我族自太祖由吴迁楚,相传为鼎公之后,其分处于资湘间者,或传为九房,或传为十房。余族旦落之祖,则汉五公是也。又传至从八郎,则为我寿登星三房之祖。上自从八郎以前,谱牒失传,世系难于稽悉,为子孙者每一念及之,未尝不掩卷叹息。下自从八郎以来,迄今又几何岁矣?其间支分派别,班班可考,则惟恃有前后三修谱牒故也。夫予族之谱之修,创于康熙己巳,续于嘉庆戊午寿登两支再续于道光己酉。前人之用心于宗桃者亦详且审矣。然自己酉再续而我支缺如,生齿益蕃,物故亦复不少。往往有举其存殁干支而不能尽悉者,于是阖族佥议为续修谱计。葢将以继天眷、若黙各前人之志,使后人皆悉其祖父与其祖父之所自出而不致茫然无稽。挺不才伴食谱局,窃见从八郎公以前之不及深考,又幸从八郎公以后之朗若列眉,而叹谱牒之不可少也如是。因又念自今以后世代之相传以次而至于千百万世有非斯谱之所能尽者,又不得不需之于后人也。勉赘数语书于谱端,盖继前人之志而以其祖若父及其祖若父之所自出者悉之于后人,而又望后人之益悉之于后人也。
例授从九品二十四世嗣孙
监修挺秀仙岛氏谨叙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春月谷旦重镌

蕭氏三修族譜 文选堂 [7卷,首1卷],内部P35~37页

点赞(125)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