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崇寧間有疑,故宰相張氏私鑄者獄,姑蘇連數十百族繫,更冬不決,死者填狴戶。大觀改元,則詔監察御史復往正於理,引對便無撓。公拜手受訓,陛辭,或諷以用事者意,指違且及禍作。而言曰:「宰相富貴可指取,吾獨忍肓於心。」當是時,人情危駭,重足一跡,往往咎繇為不得盡其直。

公至一日得寃狀以聞,既獄以清,而張氏得不死,流海上。公坐鞫案,故不實除名,竄遠。惡則笑曰:「縁此遣斥死且不朽。」故公沒,至今㡬許,時猶凜然有生氣。嗚呼,豈不真能有守大丈夫哉!

公姓蕭氏,字宗甫,故長沙人。上世逮五季亂,家廬陵,曾大父良輔,贈尚書工部員外郎;大父定基,故任侍御史,贈刑部侍郎;考汝奭,故任通直郎致仕。公始冠學,大學凡六年,聲壓一時。

中元豐五年,進士第,主越州山隂簿,移舒州望江令,改宣義郎,知筠州高安縣。乆之,覃恩賜五品服,知康州未行,充燕越楚昭成四宮教授,便差撥發江西嵗貢。累遷承議郎,提舉淮南西路常平等事,召為將作少監,赴闕下以使事。對極諫,巧言讒説之害於時人。方以言為諱,公發其端,天子大感悟。即其日拜監察御史,謇然有直聲。臺僚常缺不補,自是三院而上,凡十人皆備奉詔作崇寧備官,記碑於臺,以紀得人之盛。

被放逾年自便,又二年召還復籍,參軍開封府尹,戸曹再閲月,除吏部副郎,六曹嵗鈎較三人為上等。公居髙第,㑹北使,正旦來賀,以少奉常館,伴至磁,移疾請老。疾已,朝廷復以郎起。公以通直君,髙春秋力求外以便養,遂刺蘄州。頃之,貶秩為宣徳郎。

公典選時,曹吏或過差不究,切之及是,當國者尚銜前敢異,已發。公見知,故縱,故貶秩年五十有六。政和二年四月甲子,以其官終。其年十月己酉葬於郡之吉水縣石牛潭之原。

始娶何氏女,贈蓬樂縣君;再娶王氏女,封孺人。四男子曰宏、宥、宗、寅,皆嗜學;女一,適陳氏,壻曰達行,鄉貢進士。

公葬時,墓不敢碑上即位。累詔追錄,他日以言獲罪者。其孤泣曰:「先君齎恨九京三十年矣,今可以逞。」紹興戊午,以門人左中大夫辛炳狀走行在,謁予銘某,辭不可則刪取其辭,俾刻之墓銘曰:

執法之官,權重主相;咎繇平刑,堯無以枉腐。夫撓權與世蹇,産減宣阿洪,殺主父偃。允義,蕭公國之司直。淑問不倚,寧我竄殛,姑成吾是得仁。捐軀篆此銘,詩以愧非夫。


参考翻译:

在崇宁年间,有一起疑案,宰相张氏私自铸币,牵连到张家的几十个亲戚都被关押在姑苏,案件拖了很久没有解决,许多人在监狱里死去。到了大观年间,朝廷下令由监察御史来处理此事,经过一番调查后,案件才得以清理。张氏最终没死,而是被流放到海上。处理案件的官员因为未能完全公正,遭到免职,贬职并远流。尽管如此,这位官员却对此表示自嘲,笑称:“因为这样,我死了也不会腐烂。”他的去世至今仍让人感到震撼,似乎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唉,难道这不是真正能守正的大丈夫吗?

这位官员姓萧,名宗甫,原籍长沙。家族经历了五代的战乱,他的曾祖父萧良辅被追赠为尚书工部员外郎,祖父萧定基曾任侍御史,父亲萧汝奭曾任通直郎,退休后享受荣誉。他年轻时完成了六年的学业,声名显赫。中元丰五年,他通过了进士考试,之后担任了越州山阴簿,后调任舒州望江令,改为宣义郎,知筠州高安县。长时间以来,他深得朝廷恩宠,后来被任命为康州知州,但未能按计划赴任。随后的几年,他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直到被召为将作少监,负责监察和调查。

他曾直言劝谏,但遭到一些权臣的讽刺和谗言。在当时的官场,言辞不当往往被视为不合时宜。尽管如此,他依旧勇敢地揭露了不正之风,最终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保持了公正的声誉。后来,曾有官员以不正当方式晋升,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原则,并没有畏惧得罪他人。

他在治理过程中,处理了许多官员的疏忽和过失。五十六岁时,他因病被调离职务,最终在政和二年四月去世。葬在吉水县石牛潭。

他早年娶了何氏为妻,后又娶了王氏,育有四个儿子,他们都爱好读书。女儿嫁给了陈氏家族,他的家族在乡里也有一定的名声。

他去世时,虽然墓碑没有立,但许多人仍对他表示敬仰。后来,他的弟子辛炳曾为他写过墓志铭,铭文中写道:

“执法之官,权重主相;治乱平衡,贤者不枉。做事公正,声望高远。蕭公是国家的司直,他一生正直,谨慎,不依赖权势,敢于直言。即便被贬,也是因为坚持仁德,不畏死亡。”

他的一生,尽管遭遇磨难,但始终坚持正义,留下一段令人敬佩的传奇。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