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姓氏, 两、三千年以来, 出过九五之尊的帝王, 千秋共世的名臣大将, 对传统文化着有贡献的萧姓学者, 更是不绝于历代的史书 。 萧, 真是一个光荣的姓氏。
萧姓的古老, 是世所公认的。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 他们的起源, 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三千七百年以前的殷商时代, 正如「左传」上所说的:「殷民六族, 一为萧氏」, 以及「姓氏 考略」上所指的「萧氏, 殷旧姓也, 望出兰陵、广陵」。 这些记载, 认诸其后萧氏后裔的活动情形, 便知绝对不假, 因为, 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 萧姓氏的古人便屡见于史书, 向来是一个为人所熟悉的姓氏。 同时, 他们几科全是当时的萧国人, 当时的萧国, 指的是现在江苏省北方的萧县之地, 而「姓名考略」上指出萧氏是「望出兰陵、广陵」两 地, 兰陵是现在的山东峄县(另有一处南兰陵, 则为今之江苏武进), 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 则从地点上来说, 萧氏的源远流长, 也十分明题 。
关于萧姓的来源, 还有一种比较具体的考证, 分见于「姓纂」和「通志」以及「风俗通」等书,「姓纂」指出: 「宋微子之后, 支孙封于萧, 萧叔大心子孙有功, 因邑命氏焉, 代居丰沛, 至不疑为楚春申君客」;「通志氏族略」则更详尽地指出: 「萧氏, 古之萧国也, 其地 即徐州萧县, 后为宋所并, 微子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 封于萧, 以为附庸, 宣十二年楚灭之, 子孙因以为氏」;「风俗通」的记达也 差不多:「宋乐叔以讨南宫长万有功, 受封于萧, 列附庸之国。 汉相国萧何即其后」。 从这三段记载来看, 萧氏是出自周代宋国的公族, 而当时的宋国, 大家都知道, 是由殷商的后裔所建以奉汤祀的, 而萧国却由微 子裔孙大心所建。 如此一来, 萧氏源远可以直溯到上古圣君商汤, 其理甚明!
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 曾经好几次提到这个由商汤后代所建的萧国, 例如, 十二年」上有「群公子奔萧」之句,「宣十二年 」也有「楚子代萧, 送华叔以蔡人救萧怒围萧, 萧溃」的记述。 这个萧国的所在地, 根据后世的考证, 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萧县所以, 后世萧姓中国人的发源于这个地方, 是不容置疑的。
萧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三, 在台湾排名第三十。 通志氏族略: 萧氏, 古之萧国也, 后为宋所并, 宋微子孙大心, 平南宫长兼有功, 封于萧, 子孙因以为氏。 按萧姓出自姬姓, 是古帝王喾的后代。 喾的后代有一个叫仲衍的, 是商末名臣微子的胞弟。 仲衍的后代大心, 是当时宋国公族的公子。 宋国将领南吕禺回反, 杀死宋王, 立公子游为宋君, 大心率人拥立公子御说为宋桓公, 并且杀死了南宫万和公子游, 立了大功, 被桓公封于萧 , 建立了萧国, 史称萧叔。 后来萧国被楚国所灭, 子孙们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从此姓萧。 萧姓在战国时期, 只要在河南、江苏一带发展。 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天下, 建立了南齐和萧梁两个国家, 并且在北齐, 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 唐代, 萧姓有人开始迁居福建, 宋代时又有人迁居广东, 清朝康熙年间, 萧姓开始进入台湾。
此外, 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的契丹族萧姓, 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 在与宋朝对峙的辽国时期, 曾经举足轻重, 立下汉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