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賢也哉故樂爲之傳以爲劵
丁巳科舉人卽選知縣
宗弟虞臣氏光南拜譔
光緒二十年嵗次甲午孟春月穀旦重鐫
简体
人必须内心有所得,然后才能不慕荣利,自足自乐。我在咸正府君那里有所收获。府君是永昌的儒士,家世清廉,德行素来被乡亲们所推崇。曾祖廉士公是诸生,祖知添公、父国安公及其介弟揆一公都进入太学,而府君却淡泊名利,视富贵如浮云。他每天与父老相聚,谈笑为欢,天气清暖时则散步闲游,遇到山水佳处则流连忘返。他的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态,正是内心有足而不求于外的表现。他活了近七十岁,因病去世,可见他是善于保全自己天性的人。
府君生有一子卓然公,他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时卓犖读儒书,被人们寄予厚望。他仰慕班定远的人品,放弃文学而学习武艺,学习万人敌。遇到学使来选拔人才,他在射宫中未能被选拔上,于是按条例进入太学,但这并不是他的初衷。晚年他更富有,建造了庐舍,怡然自得地教子读书为乐。他的妻子蒋孺人、继娶的甯孺人都有贤良淑德的声誉,在乡里传颂。他的儿子奏韶君、孙子挺秀君都按条例授职。膝下曾元林立,振绳绳望而知为盛德之嗣。由此可知咸正公的恩泽绵长,卓然公的谋略深远。
上天生育万物,其中华而不实的其实不多。物得到天之恩泽容易繁荣昌盛的,其枯萎也快。以咸正公来说,他上承祖父的积累而淡泊无营其余福分以遗之子卓然公。卓然公又能光大昭示前人的德行,荣耀自己以及其子若孙。这样看来,二公的德行是积累久而更显光明的,又怎么能测量其后代呢?
贤也哉故乐为之传以为劵
丁巳科举人卽选知县
宗弟虞臣氏光南拜撰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春月谷旦重镌
蕭氏三修族譜 文选堂 [7卷,首1卷],内部P122~123页
©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陵萧氏 » 萧咸正公萧卓然公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