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必有所得於中而後有不慕榮利之心而 怡然自足吾蓋於 咸正府君有以得之矣 府君永昌儒士家世淸德素爲里閈所推重 曾祖 廉士公列諸生 祖知添公 父國 安公及其介弟 揆一公均入成均而 府 君獨淡然名利視富貴如浮雲惟日攜酒與 父老相過從談笑爲歡每天氣淸暖則散步 閒遊遇山水隹處輒流連不忍去彼其悠然 自得翛然自遠之概非其有足於中而無求 於外者然與壽近七十疾卒蓋善全其天者 也 府君篤生一子 卓然公幼聰慧弱冠 卓犖讀儒書見者輒以大器相期許繼慕班 定遠之爲人棄毛錐子操長槍大戟學萬人 敵尤毅然有古烈丈夫風會學使至數角藝 於澤宮未克遇乃援 例入太學然非其初 志也晚年更豐於財結盧爽塏怡然教子讀 書爲樂淑配 蔣孺人繼娶 甯孺人皆有 賢聲溢閭里男 奏韶君孫挺秀君俱援 例授職膝下曾元林立振匕繩匕望而知爲 盛德之嗣於是知 咸正公之流澤長而 卓然公之貽謀遠也夫天之生物也其多華 者其實不蕃物之得天也其易榮者其枯亦 速以 咸正公上承祖父之積累而淡泊無 營畱其餘祜以貽之於子 卓然公復克光 昭前德榮其身以及其子若孫然則二公之 德其積之久而彌光者又鳥可測之後起之
賢也哉故樂爲之傳以爲劵
丁巳科舉人卽選知縣
宗弟虞臣氏光南拜譔
光緒二十年嵗次甲午孟春月穀旦重鐫

简体

人必须内心有所得,然后才能不慕荣利,自足自乐。我在咸正府君那里有所收获。府君是永昌的儒士,家世清廉,德行素来被乡亲们所推崇。曾祖廉士公是诸生,祖知添公、父国安公及其介弟揆一公都进入太学,而府君却淡泊名利,视富贵如浮云。他每天与父老相聚,谈笑为欢,天气清暖时则散步闲游,遇到山水佳处则流连忘返。他的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态,正是内心有足而不求于外的表现。他活了近七十岁,因病去世,可见他是善于保全自己天性的人。 府君生有一子卓然公,他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时卓犖读儒书,被人们寄予厚望。他仰慕班定远的人品,放弃文学而学习武艺,学习万人敌。遇到学使来选拔人才,他在射宫中未能被选拔上,于是按条例进入太学,但这并不是他的初衷。晚年他更富有,建造了庐舍,怡然自得地教子读书为乐。他的妻子蒋孺人、继娶的甯孺人都有贤良淑德的声誉,在乡里传颂。他的儿子奏韶君、孙子挺秀君都按条例授职。膝下曾元林立,振绳绳望而知为盛德之嗣。由此可知咸正公的恩泽绵长,卓然公的谋略深远。 上天生育万物,其中华而不实的其实不多。物得到天之恩泽容易繁荣昌盛的,其枯萎也快。以咸正公来说,他上承祖父的积累而淡泊无营其余福分以遗之子卓然公。卓然公又能光大昭示前人的德行,荣耀自己以及其子若孙。这样看来,二公的德行是积累久而更显光明的,又怎么能测量其后代呢?
贤也哉故乐为之传以为劵
丁巳科举人卽选知县
宗弟虞臣氏光南拜撰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春月谷旦重镌

蕭氏三修族譜 文选堂 [7卷,首1卷],内部P122~123页

点赞(196)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