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
昔者,先王之疆理天下也,画野分州,缘五土之高下异形,风气之刚柔异质,莫不省方观民以立极焉。故《周官》有保章氏以掌天下之图地,将以式固弘基,藩屏王室,康俗庇人也。兹详志地理,如沿革以考离合,疆域以别道理,形胜以辨夷险,风俗以明习尚,山川以显钟萃,以至景致、乡市、古迹之类,悉载以备采览,要亦《职方》之遗意也。若夫辨方致治,因地作则,又在操治柄者知所裁化也哉。
沿革
新化县,《禹贡》、《周·职方》为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楚地《一统志》。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国,本益阳县旧梅山地,汉长沙王吴芮将梅鋗之家林寓焉《省志》。晋为高坪①县,距今治一百里,隶邵陵。隋唐俱隶潭州。五代衰乱,为蛮獠所据。宋太平兴国六年,发潭州兵击之,置五寨以控御《府志》及《安化志》。熙宁五年,中书检正章惇经制湖北,开复梅山,柝②其地为二县,新化为上梅山,隶邵州;安化为下梅山,隶潭州《纲目》及宋《开远桥记》。绍圣初,迁新化于白沙百石坪,寻复旧。元因之,隶宝庆路《邑志》。国朝仍为县,隶宝庆府,编户二十二里。在城辖一里,在乡辖二十一里。
疆域
县境东西广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东一百里为湘乡县界,至县治三百里;西一百里为溆浦县纸钱隘,至县治二百六十里;南一百里为邵阳县牛山界,至县治一百八十里;北八十里为安化县黄柏界,至县治一百二十里。距湖省二千里,距金陵四千里,达京师计程五千九里。
形胜
东跨长沙,西亘溆浦,火旗拥前,资川环后《惠政记》。山川明秀,气候清淑《修学记》地势阻僻,山林茂密。《古梅山亭记》据荆楚之上游,接衡岳之形势,介辰、长、武、邵之间,有沃壤完萃之美,为湖岭之要区,宝郡之名邑《新志》。
风俗
民俗简朴,颇有古意《古碑亭记》。尚气贵信,好武少文,淳而不恌,俭而不侈《郡志》。火耕水耨,饮食还给,不忧冻馁,亦无千金之家。信巫鬼,尚淫祠《舆地图》。板屋畲田,穿堂击鼓宋章惇《开梅山歌》。喜直而恶欺,好高而尚俭《图经》。今士崇礼义而多嗜经籍,民力耕桑而少事商贾。风气渐开,人文益著,第流民四集,奸伪日滋,客得乘主,狱讼繁兴,欲一道德以同风俗,盍亦正其本哉。
山川
梅 山 治南四里。按邑志,昔传是山无草木,一夕忽有梅枝插石上,日就荣茂,岁久凋枯,根干几尽,昼犹见影于石,人皆以为仙迹,故名。又按宋吴致尧《开远桥记》:“介荆湖之间,有两梅山焉,新化为上梅山,安化为下梅山。”及考《安化志》,有是名而实未有是山,则《通鉴》载宋熙宁章惇开梅山,即此是已,且惇经邑南石槽山,有诗曰:“梅峰千里阔烟萝”,亦足以验云。
熊 山 治北一百里石马三都。按《封禅记》,黄帝南伐楚于邵陵,登熊山。盖即此也。
文仙山 治南一百里永宁三都。高十里,嵯峨耸翠,上有长龙洞,并出双泉,半山有石室,又有石榻,高一丈余。世传晋高坪令文斤修炼于此,白日乘鹤上升,见存丹炉石灶。
火旗山 治南四十里永宁四都。一名火溪,峭拔拥峙,状若缀旗,为邑之文笔峰云。
维 山 治南四十里。与火旗山并峙,耸接层霄,为“梅邑八景”之一也。
石槽山 治南六十里。崔巍壁立,半山飞泉瀑布。宋章惇开梅山,过此有诗,见艺文。
望云山 治西南一百里永宁一都。高峻凌空,昔传卢慧真人居此修炼。武冈州有云山,相距数百里,登此山望见之,故名。
黄阳山 治西四十里大阳三都。峭壁高耸,上有九井十三峰,峰状莲花,一名莲花寨,其巅平广险固,昔人尝避兵于此。
金凤山 治西南一百里永宁一都。形如飞凤,上有雷神庙,岁旱祈祷辄应。
福景山 治南四里大阳五都。上有关羽庙。
马鞍山 治南十五里大阳上八都。形似马鞍,故名。
牛栏山 治南一百里大阳下八都。旧为控扼之险。
独 山 治北一百里石马二都。众山罗列,惟此巍峨特起,故名。刘吏部显世家于此焉。
西 山 治北一百里。一名清虚山,诸山蜿蜒,突出一峰,四面半绝,山巅平衍,白日烟云迷暗,上有三清殿,昔传有女仙于此修炼。
资 江 治东半里。合资、邵、都梁、夫夷四水潆洄于县治之左,下通益阳、洞庭舟楫,云仍不绝。资水出绥宁,邵水出邵阳,都梁水出武冈,夫夷水出新宁。按《禹贡》“九江孔殷”,资水其一也。
石滩 黄阳滩
芦步滩 柳叶滩
叵寸耐滩 郎思滩
娘意滩 黄会滩
三洲滩 谢公滩
中渡滩 接续滩
大阳滩 小阳滩
长风滩 赤石滩
新黄滩 丹 滩
旧县滩 白沙滩
千篙滩 烟田滩
上从胜滩 下从胜滩
以上滩即资江石屹中流,波涛涌急,上水以绳缆牵挽,下水以招干拨之,旋转石间,其险过于吕梁诸洪。
月照岩 治南五里。临江石壁,形如弦月,故名。为八景中之一也。
青峰岩 治东南十里。石岩峻绝,下临资江,有一孔深九丈,阔一丈八尺,中宽平明净,可容数百人,昔人于此避兵。
马蹄岩 治南十五里。峭壁临江,悬一石如马蹄,因以名之。
萧 岩 治东南五十里。宋周惠有诗,见《艺文》。
笋 岩 治北一百二十里。突出二石,尖削似笋,故名。
石笋岩 治南二十里。亦以其形似名。
辇 溪 治西北三十里。昔传宋理宗为邵州防御使,曾驻辇于此,故名。
洋 溪 治西三十里。其火可通,小舟经太阳江达资江。
龙 溪 治南九十里。
珂 溪 治南三十里。
油 溪 治北七十里。
鼎 溪 治西十五里。
麻 溪 治东六十里。
求 溪 治东六十里。
连 溪 治东三十里。
青峰溪 治东十里。
金家溪 治西二里。
邓家溪 治北三十五里。
白 溪 治北七十里。
澧 溪 治北一百里。
以上溪皆汇于资江,沿岸民设筒车、壅埧,水激之使自环转,挹水以灌田,虽旱不涸,亦水利之大者也。
施家陂 治南二里大阳五都。灌田三百八亩。
横港陂 治西南三十里大阳七都。灌田三千余亩。
大陂头陂 治北八十里石马三都。灌田三百亩。
大维山陂 治南三十里大阳上八都。灌田五十余亩。
虎里塘 治西南二十里。灌田六十余亩。
白鲁塘 治南十里。灌田五十亩。
枫树塘 治西南四十里大阳六都。灌田三百余亩。
古 塘 治西二十里大阳四都。灌田二百余亩。
河街坪塘 治东廓外。灌田三十亩。
以上陂塘俱洪武二十七年工部委官王理等重修。
南门外井 涌出清冽,味甚美,昼夜汲之不竭。
毕家巷井
土地巷井
预备仓井
东门外井
北门井
玉虚宫井
以上井止书在邑治者。
桑枣园一十七处
黄沙园 治北大阳一都刘家屋后。计地四亩。
乾庄园 治北大阳二都大桥边。计四亩。
何家坪园 治西大阳四都。计五亩。
坪山园 治西大阳五都。计四亩。
凹山园 治西大阳六都。计六亩。
山壁坪园 治西大阳八都。计六亩。
火寨村园 治东大阳九都。计四亩。
满竹园 治东大阳十都。计五亩。
塘下园 治南永宁二都刘家屋后。计六亩。
龙下园 治南永宁三都。计五亩。
鼓楼坪园 治西南永宁四都。计五亩。
木瓜坪园 治西南永宁八都。计六亩。
罗家坪园 治南永宁二都。计六亩。
颜家坪园 治南大阳上八都。计五亩。
龙王坪园 治城东。计五亩。
杨家坪园 治北石马三都。计四亩。
栗坪园 治北石马五都。计六亩。
茶园四处
南 园 二处,在南城外大路。东西坛前一段,东抵大路,北抵坛前,南北长四十丈,东西阔二十七丈。路东一段,西抵大路,北抵八都里长局,南北长三十丈,东西阔十丈。成化二十年改为教场,操练民兵于此。
黄会园 治东大阳八都。计一十亩。东抵廖家岩,西南俱抵铯头冲,北抵大江。
罗家坪园 治南永宁一都。计五亩。东抵山坎,西抵田丘,南抵罗家地,北抵山坎。
以上园皆洪武三十三年知县萧岐开置,教民种植桑麻、茶株以充贡赋,民至今享其利也。
景致
梅邑八景
资江带水 资水自东南迤逦而来,绕邑治之左,环抱若带,练影沉涵,为缠护之佳境也。
维山叠嶂 治南四十里。层蛮叠翠,峰峰相接,远列邑治之前,高出尘寰之表,宛如屏障然,为一方之巨镇。
水晶高阁 即南城楼。永乐初,知县萧岐建。训导蒋瑛托以邑治面火旗山,多火灾,故建水晶阁,祀水神以压之,高耸凌空,壮一邑之伟观。
月照碧潭 石崖悬于资江之上,有形如月之弦,水光一色,静影沉璧,足以供游人之清赏。
东泽龙池 滨于资江之东。广百余丈,深莫可测,旱不涸,水不溢。昔传有异人以竹杖插地,遂陷为池,化龙而居之,故以为景。
潮源仙洞 邻于潮源铺之右。石岩峭立,傍通一窍,宽平可入半里许,其曲径尚不可穷,上悬石乳,象类人物。昔传二女修炼于此,白日飞升,至今以为仙洞名云。
黎山潮信 潮水铺后,黎山之麓。有岩泉,混混不竭,每日三潮,涌水高数尺,移时乃止,未尝爽于期也。
崇阳夕霭 治东一里崇阳山。形势巍峨,平挹远山,旧建崇阳观,左临资江,当夕阳晚照,锦霞绚烂,瑞霭浮空,浑若图画,士大夫每游宴于此以为胜览。
乡市
太阳乡 在县南北。辖十里。
永宁乡 在县西南。辖七里。
石马乡 在县东北。辖三里。
白溪市 在县东北八十里。临资江,舟楫往来,商贾四集。
洋溪市 在县西南三十里。人烟辏聚,贸易不绝。
辇溪市 在县西北三十里。
小洋市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澧溪市 在县北一百里。
连溪市 在县东三十里。
古迹
高坪废县 县南一百里永宁乡。地名石脚。孙吴置,晋属邵陵,宋并入新化。故址犹存。
白溪旧县 县北八十里石马乡。地名白沙百石坪。绍圣初,迁治于此,寻复今治,其址见存,至今名“旧县”。
古青丰乡均坪县 旧志载,治东大阳十都。兴废无考。
长鄄巡检司 基址在永宁二都。洪武六年,县丞张初建立衙门,洪武十三年裁革。
新化水驿 县东临江。洪武六年,知县尤明建立衙门,设官。正统三年裁革,基地东大江,南官街,西北军屯。计四亩。
税课局 县东大街北。洪武三年,知县张原善建,久废。基地南北长一十丈,东西阔四丈,今作新迁学地。西外一段,阴阳官罗必政借住。
石 舟 县南六十里。有巨石长丈余,横于道左,其形宛如一舟,妙天然之巧,宦游历此者各有题咏,具附《艺文》。
注:
①《晋书卷十五·地理》:“邵陵郡,吴置,统县六(邵陵、都梁、夫夷、建兴、邵阳、高平)。”《太明一统志卷六十三·宝庆府》:“高平废县,在新化县永宁乡,孙吴置,晋邵陵郡,隋并入邵阳县。”均作“高平”。
②柝,系“析”字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