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隋书 列传·卷十一

  赵煚,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 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 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 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 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煚于是帅所领与齐人前后五战,斩郡守、镇将、县令五人, 虏获甚众,以功封平定县男,

隋书 列传·卷十三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敷,周汾州 刺史,没于齐。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魏尚书仆 射宽深异之,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 安定牛弘同志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 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武帝亲总 万机,素以其父守节陷齐,未蒙朝

旧唐书 志·卷二十八

  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贡赋,盖敛之必以道也。量入而为出,节用而爱人,度财省费,盖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发闾左而海内崩离,汉武税舟车而国用以竭。自古有国有家,兴亡盛衰,未尝不由此也。隋文帝因周氏平齐之后,府库充实,庶事节俭,未尝虚费。开皇之初,议者以比汉代文、景,有粟陈贯朽之积。炀帝即位,大纵奢靡,加以东西行幸,舆驾不息,征讨四夷,

南齐书 卷四十八列传第二十九 袁彖 孔稚珪 刘绘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祖洵,吴郡太守。父觊,武陵太守。彖少有风 气,好属文及玄言。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觊临终与兄顗书曰:“史公才 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服未阕,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 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 后岗,身自负土。怀其文集,未尝离身。明帝崩后,乃改葬顗。

旧唐书 志·卷三十

  古之圣人,为人父母,莫不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闲于未然,惧争心之将作也。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大则陈之原野,小则肆诸市朝,以御奸宄,用惩祸乱。兴邦致理,罔有弗由于此者也。暨淳朴既消,浇伪斯起,刑增为九,章积三千,虽有凝脂次骨之峻,而锥刀之末,尽争之矣。自汉迄隋,世有增损,而罕能折衷。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律令,除苛惨之法,务在宽平。比及晚年,渐亦滋虐。

南齐书 卷五十 列传 第三十一 文二王 明七王

文惠太子四男:安皇后生郁林王昭业;宫人许氏生海陵恭王昭文;陈氏生巴陵 王昭秀;褚氏生桂阳王昭粲。巴陵王昭秀,字怀尚,太子第三子也。永明中封曲江公,千五百户。十年,为 宁朔将军、济阳太守。郁林即位,封临海郡王,二千户。隆昌元年,为使持节、都 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延兴元年,征为车骑将军, 卫京师,以永嘉王昭粲代之。

隋书 列传·卷八

  河间王弘,字辟恶,高祖从祖弟也。祖爱敬,早卒。父元孙,少孤,随母郭氏 养于舅族。及武元皇帝与周太祖建义关中,元孙时在鄴下,惧为齐人所诛,因假外 家姓为郭氏。元孙死,齐为周所并,弘始入关,与高祖相得。高祖哀之,为买田宅。 弘性明悟,有文武干略。数从征伐,累迁开府仪同三司。高祖为丞相,常置左右, 委以心腹。高祖诣周赵王宅,将及于难,弘时立于户外,以卫高祖。寻加上开府, 赐爵永康县公。及上受禅,拜大

隋书 列传·卷三十一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 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 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 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爵南和伯。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 论所推。迁治书侍御史,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 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