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新唐书 列传·卷四十二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补弘文生,休澣,它生 或出游,炎读书不废。有司欲荐状,以业未就,辞不举,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 秋》。举明经及第。补濮州司仓参军,历御史、起居舍人,浸迁黄门侍郎。调露二 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进拜侍中。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 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於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 宗。改中书令。旧,宰相议事门
新唐书 列传·卷四十八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孝。为儿时,梦人遗双笔,自是有文 辞,十五通《五经》,薛元超称之。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 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
旧唐书 列传·卷四十三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擢第,授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奇其才,尝谓之曰:“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岂可以官属常礼待也?”
旧唐书 列传·卷四十七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也。圣历年,应制举,拜阆中尉,刺史不礼焉,乃弃官而归。久之,授朝邑尉。初,桓彦范、敬晖等虽诛张易之兄弟,竟不杀武三思。幽求谓桓、敬曰:“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图,恐噬脐无及。”桓、敬等不从其言,后果为三思诬构,死于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