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师 李延寿

南史

《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 本纪·卷一

  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 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 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皇祖靖,晋东安太守。 皇考翘,字显宗,郡功曹。帝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在癸亥三月 壬寅夜生,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及长,雄杰有 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奉继母以孝 闻。

南史 本纪·卷二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义熙三 年生于京口。十一年,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 位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 涉经史,善隶书。是岁来朝,会武帝当听讼,仍遣上讯建康狱 囚,辩断称旨,武帝甚悦。

南史 本纪·卷三

  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景,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 元嘉十六年十月生。二十五年,封淮阳王,二十九年改封湘东 王。孝武践阼,累迁镇军将军、雍州刺史。

南史 本纪·卷四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其先 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惠帝分东海郡爲 兰陵,故复爲兰陵郡人。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令整,字公齐, 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 “南”名,更爲南兰陵人也。

南史 本纪·卷五

  废帝郁林王讳昭业,字元尚,小字法身,文惠太子长子也。 高帝爲相王,镇东府,时年五岁,床前戏。高帝方令左右拔白 发,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高帝笑谓左 右曰:“岂有爲人作曾祖而拔白发者乎。”即掷镜、镊。其后 问讯,高帝指示宾客曰:“我基于此四世矣。”及武帝即位, 封爲南郡王,时年十岁。

南史 本纪·卷六

  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姓萧氏,与齐同承淮阴令整。整生皇高祖辖,位济阴太守。辖生皇曾祖副子,位州治中从事。副子生皇祖道赐,位南台治书侍御史。道赐生皇考,讳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爲始族弟。

南史 本纪·卷七

  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丙子,日有蚀之。 己卯,以司徒临川王宏爲太尉、扬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王 份爲尚书左仆射。庚子,扶南、高丽等国并遣使朝贡。

南史 本纪·卷八

  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字世赞,小字六通,武帝第三子,昭 明太子母弟也。天监二年十月丁未,生于显阳殿。五年,封晋 安王。普通四年,累迁都督、雍州刺史。中大通三年,被征入 朝,未至,而昭明太子谓左右曰:“我梦与晋安王对奕扰道, 我以班剑授之,王还,当有此加乎。”四月,昭明太子薨。五 月丙申,立晋安王爲皇太子。七月乙亥,临轩策拜。以修缮东 宫,权居东府。四年九月,移还东宫。

南史 本纪·卷九

  陈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 里人。姓陈氏。其本甚微,自云汉太丘长寔之后也。寔玄孙晋 太尉准。准生匡,匡生达,永嘉中南迁,爲丞相掾,太子洗马, 出爲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 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锺斯运。”达生康, 复爲丞相掾,咸和中土断,故爲长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 生尚书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骑侍郎高,高生怀 安令咏

南史 本纪·卷十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始兴昭烈王第二 子也。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有赤光满室。少宽容,多智 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 射。武帝平侯景,镇京口,梁元帝征武帝子侄入侍,武帝遣帝 赴江陵。累官爲中书侍郎。时有军主李总与帝有旧,每同游处, 帝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反,乃见帝是大龙,便惊 走他室。魏平江陵,迁于长安。帝貌若不慧,魏将杨忠门客张 子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