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居正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五代各朝均有实录,后世为别于欧阳修《新五代史》,改作《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 后唐·明宗纪七

  二月戊戌,幸稻田庄。己亥,黑水国主兀兒遣使贡方物。翰林学士刘煦奏: “新学士入院,旧试五题,请今后停试诗赋,只试麻制、答蕃书、批答共三道。仍 请内赐题目,定字数,付本院召试。”从之。《五代会要》载刘煦原奏云:“旧例 学士入院,除中书舍人不试,余官皆先试麻制、答蕃、批答各一道,诗赋各一道, 号曰五题,并于当日呈纳。从前每遇召试,多预出五题,潜令宿构,其无党援者, 即日起草,罕能成功。今请权停诗赋

旧五代史 后唐·明宗纪八

  二月己丑朔,以宋州节度使赵延寿为左武卫上将军,充宣徽北院使。癸巳,诏 贡院旧以例夜试进士,今后昼试,排门齐入,即日试毕。丁酉,幸至德宫,又幸安 元信、东丹王托云之第。辛丑,以鸿胪卿致仕贾馥卒废朝。以枢密院使、守太尉、 兼中书令安重诲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充河中节度使,进封沂国公。己酉,以右 威卫上将军陈皋为洋州节度使。诏诸府少尹上任,以二十五日为限。诸州刺史、诸 道行军司马、副使、两使判官已下

旧五代史 后唐·明宗纪九

  二月乙卯,制晋国夫人夏氏追册为皇后。丙辰,幸龙门。诏故皇城使李从璨可 赠太保。诏出选门官,罢任后周年方许拟议,自于所司投状磨勘送中书。又诏罢城 南稻田务,以其所费多而所收少,欲复其水利,资于民间碾硙故也。秦州奏:“州 界三县之外,别有一十一镇人户,系镇将征科,欲随其便,宜复置陇城、天水二县 以隶之。”诏从之。甲子,幸至德宫。以右卫大将军高居贞为右监门卫上将军。庚 午,以前华州节度使李从昶为左骁

旧五代史 后唐·明宗纪十

  二月癸丑朔,帝于便殿问范延光内外见管马数,对曰:“三万五千匹。”帝叹 曰:“太祖在太愿,骑军不过七千,先皇自始至终马才及万。今有铁马如是,而不 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士练将之不至也。吾老矣,马将奈何!”延光奏曰:“臣每 思之,国家养马太多,试计一骑士之费,可赡步军五人,三万五千骑抵十五万步军, 既无所施,虚耗国力,臣恐日久难继。”帝曰:“诚如卿言,肥骑士而瘠吾民,何 益哉!”《五代会要》:上问见

旧五代史 后唐·闵帝纪

  天成元年,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二年四月,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 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十一月,加检校太傅。三年三月,授汴州节度使。四年, 移镇河东。长兴元年,改授镇州节度使,寻封宋王。二年,加检校太尉、兼侍中, 移镇鄴都。三年,加中书令。秦王从荣,帝同母兄也,以帝有德望,深所猜忌。帝 在鄴宫,恆忧其祸,然善于承顺,竟免闲隙。

旧五代史 后唐·末帝纪上

  天祐十八年,庄宗营于河上,议讨镇州。留守符存审在德胜寨未行,梁人谓庄 宗已北,乃悉众攻德胜,庄宗命明宗、存审为两翼以抗之,自以中军前进。梁军退 却,帝以十数骑杂梁军而退,至垒门大呼,斩首数级,斧其望橹而还。庄宗大噱曰: “壮哉,阿三!”赐酒一器。

旧五代史 后唐·末帝纪中

  二月庚午,定州节度使王从温移镇兗州;振武军节度使杨檀移镇定州,兼北面 行营马步都虞候。甲戌,以定州节度使李周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以枢密使、天 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充汴州节度使;皇子镇州节度使兼河南 尹、判六军诸卫事、左右街坊使重美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天雄军节度使,余 如故。辛巳,以右谏议大夫卢损为御史中丞,以御史中丞张鹏为刑部侍郎。壬午, 宁远军节度使马存加兼侍中,镇南

旧五代史 后唐·末帝纪下

  二月戊辰,吐浑宁朔两府留后李可久加检校司徒。可久本姓白氏,前朝赐姓。 庚午,监修国史姚顗,史官张昭远、李祥、吴承范等修撰《明宗实录》三十卷上之。 《五代会要》:同修撰官中书舍人张昭远、李祥,直馆左拾遗吴承范,右拾遗杨昭 俭等各颁赉有差。以大理卿窦维为光禄卿,以前许州节度判官张登为大理卿。丁丑, 以太常卿李铃为兵部尚书,以兵部尚书梁文矩为太常卿。庚辰,以前鄜州节度使皇 甫立为潞州节度使。辛巳,以

旧五代史 后唐·列传一

  武皇薨,庄宗嗣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 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兒,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 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庄宗善音律,喜 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 “予齿渐衰,兒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庄宗曰: “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

旧五代史 后唐·列传二

  克让既死,纪纲浑进通冒刃获免,归于黄巢。中和二年冬,武皇入关讨贼,屯 沙苑。黄巢遣使米重威赍赂修好,因送浑进通至,兼擒送害克让僧十人。武皇燔伪 诏,还其使,尽诛诸僧,为克让发哀行服,悲恸久之。